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明確,我國將深化汽車產業標準化建設,通過標準引領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擴大國際合作,助力中國汽車標準走向全球。

作為汽車產業技術升級的核心支撐,標準體系正加速完善。今年以來,我國重點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標準制定,包括自動駕駛系統、組合駕駛輔助等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研制,以及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電耗限值標準的發布。隱藏式門把手安全要求等專項標準也在同步推進。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表示,未來五年(“十五五”時期),我國將構建覆蓋汽車全生命周期的標準體系,涵蓋研發、生產、使用及回收環節。同時,聚焦車用人工智能、固態電池、汽車芯片等前沿技術,開展標準化研究,并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碳足跡標準,推動國際互認。
在開放合作方面,中國汽車標準正加速“走出去”。近日,“中非汽車標準化合作機制”正式成立,由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與非洲標準化組織汽車技術委員會共同推動。該機制將聚焦電動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及低碳技術領域,促進中非標準體系對接。中國汽車標準國際化中心(曼谷)揭牌成立,成為繼日內瓦中心后的又一區域樞紐,旨在加強中國與東南亞、南亞、澳新地區的標準協作。

為提升國際協作效率,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推出全球汽車標準法規數字化平臺。該平臺覆蓋90%以上的行業標準創新場景,收錄110余項海外市場準入清單及6000余項法規原文,成為我國首個汽車標準知識垂域大模型平臺。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董事長安鐵成透露,我國在國際標準制定中已取得顯著成果,牽頭發布17項國際標準、19項在研,并深度參與聯合國技術法規制定。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候任主席哈立德·蘇菲評價稱,中國憑借堅實的工業基礎和綠色發展理念,正在汽車標準化領域發揮引領作用,推動技術創新與全球協作。
標準化建設的推進,正助力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實現多元化突破。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達232萬輛,同比增長52%;其中9月單月出口30萬輛,增幅達66%。市場格局方面,出口目的地已從2024年高度依賴俄羅斯,轉向中南美、歐洲等市場。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出口市場多元化源于產品競爭力提升。今年,我國對阿聯酋、墨西哥、英國等市場出口實現超強增長,中東、英國市場增幅達50%。目前,歐洲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核心出口區域,比利時、英國消費者購買意愿強烈;中東市場異軍突起,阿聯酋表現突出;東南亞市場持續強勁,澳大利亞、巴西等南半球國家需求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