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車線下門店迎來了一場備受矚目的技術體驗活動——端到端輔助駕駛功能開放體驗。這一舉措迅速引發汽車行業與消費者的雙重關注,標志著小米在智能駕駛賽道邁出關鍵一步。通過實際道路測試,小米展示了其自動駕駛技術的最新成果,并首次向公眾開放YU7未上市車型的體驗,凸顯其技術迭代速度。

此次體驗的核心是端到端輔助駕駛系統的升級版本。該系統基于千萬級真實路況數據訓練,相比此前300萬數據量的版本,在多項關鍵指標上實現突破。縱向加減速控制更趨平穩,乘坐舒適度提升57%;復雜路段繞行成功率提高67%;路口通過效率提升23%。這些改進使車輛在擁堵、狹窄道路等場景下的表現更接近人類駕駛習慣。值得關注的是,未上市的YU7車型因搭載更高算力芯片,預計體驗優于現款SU7;而SU7低配版因未配備激光雷達,算力為84TOPS,功能體驗存在細微差異。小米在公告中特別強調,當前輔助駕駛仍需駕駛員全程監控,隨時準備接管車輛。
從技術層面看,小米的端到端方案依托深度學習模型,通過海量駕駛數據訓練出復雜路況的決策能力。2025年7月,小米已向SU7 Pro、Max、Ultra車型推送該系統升級,重點優化高速場景下的領航輔助功能,提升穩定性和舒適性。為確保技術安全落地,小米采取多重保障措施:要求內測用戶簽署安全承諾書,在門店設置模擬極端場景的體驗區,幫助用戶理解技術邊界。這種謹慎態度折射出行業對自動駕駛安全性的高度共識——技術推廣必須與風險管控同步推進。
對市場而言,此次體驗活動是小米汽車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布局。隨著智能駕駛需求持續增長,輔助駕駛功能正從高端配置向行業標配演進。但技術成熟度、法規完善度、倫理爭議等問題仍待解決。例如,如何界定駕駛員與系統的責任邊界?如何確保系統在極端天氣下的可靠性?這些挑戰需要車企、監管部門和消費者共同應對。小米通過實際道路測試積累數據,未來或通過OTA升級向全體用戶推送優化后的功能,其智能座艙與駕駛系統的整合效果值得持續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