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會展中心近日迎來了一場聚焦物聯網領域的重要活動——“全棧協同,生態共筑”未來物聯網開發者論壇。此次論壇匯聚了150余位物聯網行業開發者、企業技術負責人、高校科研人員及產業鏈上下游伙伴,圍繞鴻蒙生態、開源體系、硬件適配與通信技術融合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探討,為行業智能化轉型注入創新動能。
全球智慧物聯網聯盟秘書長胡才勇在開場致辭中指出,作為首個以“物聯網+鴻蒙”為核心的國際化產業組織,GIIC始終以構建萬物智聯新生態為目標,通過制定行業標準、設立專項委員會、舉辦生態大會等舉措,已形成覆蓋全鏈條的服務體系。他強調,未來將持續開放生態資源,為開發者提供技術對接、國際協作等全方位支持。深圳市蜂群產業服務集團董事長戴梅則從區域產業視角補充道,深圳作為全球物聯網產業高地,具備完善的硬件制造與軟件開發能力,本次論壇將進一步強化“開發者-產業-場景”的聯動機制,加速技術創新向產業價值的轉化。
論壇主題演講環節中,多位行業專家從不同維度解析了物聯網開發者的技術前沿與實踐路徑。AGIROS開源社區委員會主席江大勇分享了智能機器人操作系統的開源實踐。他透露,AGIROS已形成3個社區版與1個商業版的版本體系,累計開發超1500個軟件包、900萬行代碼,支持多芯片架構與多種編程語言,吸引100家產學研用單位參與。現場發布的AGIROS 25.06社區版包含分布式通信中間件等四大核心組件,未來版本將開放10T仿真數據集并支持國產操作系統。
上海海思生態與伙伴發展部部長閃罡以“開放共享,創新無限”為主題,闡述了芯片與開源生態的協同布局。他宣布啟動8款核心芯片免費樣片申請,推出覆蓋多目標跟蹤等場景的ModelZoo開源模型庫,并提供一站式開發工具鏈。針對開發者需求,海思發布了硬件規范V1.0,實現板間通信標準化,支持“樂高式”組合開發。目前,其生態已覆蓋309所高校,賦能1.5萬名學生,落地300余個軟硬件作品。
潤和軟件副總裁劉洋從產業視角解讀了開源技術的價值。他介紹,潤和依托“操作系統×無線連接×人工智能”全棧技術,聚焦國產化與智能化方向,已構建開源鴻蒙+星閃開發者生態,推出滿天星等開發平臺,支持RISC-V等國產架構。在行業應用層面,其教育方案已進入人教數字資源平臺,煤炭行業短距無線智能微站解決了井工礦通信痛點,電力領域實現設備無線化運維,醫療領域AI量子點微生物檢測平臺可在30分鐘內完成檢測。生態成果方面,潤和累計貢獻超100萬行代碼,合作180余所高校,舉辦170余場生態活動。
EMQ商業化技術副總裁王凡則聚焦硬件智能體交互體驗,解析了EMQX的核心優勢。作為全球唯一“端邊云流”完整基礎軟件供應商,EMQX通過高并發、低延遲的通信架構實現多設備協同,核心技術以MQTT協議為核心,支持多種擴展協議,并推出MCP架構實現輕量設備控制。其產品已通過多項安全認證,服務1000余家商業客戶,覆蓋汽車、工業制造等領域。現場,EMQ開源了MCP over MQTT SDK,支持多平臺接入。
大數據系統軟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專家蘇宇榮深入剖析了工業物聯網的數據價值挖掘路徑。他介紹,團隊研發的工業時序數據庫IoTDB具備高吞吐、高壓縮特性,兩次刷新國際權威榜單,在評測中三項指標位列第一。該產品獨創時序數據文件格式,壓縮比提升10倍以上,并內置時序大模型,支持零樣本預測等智能功能。目前,IoTDB已服務寶武智維等200余家工業企業,覆蓋鋼鐵、能源等多個領域。
論壇圓桌環節以“全棧協同時代的開發者機遇”為主題,邀請多位嘉賓展開思辨。嘉賓們一致認為,當前物聯網行業正迎來技術紅利集中釋放期,但面臨協議兼容、數據協同等挑戰。開源生態的繁榮既能帶來商業化價值,也能賦能個人成長。針對AI對開發者的影響,嘉賓指出,AI雖替代基礎工作,但推動軟硬整合與行業迭代加速,開發者需向“懂協作的T型人才”轉型,既深耕細分領域,又具備跨環節協同能力。針對行業障礙,嘉賓分享了實踐經驗,認為技術標準化已緩解部分問題,但具身智能通用化等仍需共同攻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