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近日迎來一場科技盛宴——2025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發展大會暨第十屆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博覽會正式啟幕。開幕式上,廣東省具身智能機器人供應鏈產業聯盟宣告成立,東莞市首批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名單同步發布,松山湖憑借完整的產業生態成為首批入選區域。
該供應鏈聯盟由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牽頭,聯合澳普托、宇瞳光學等9家單位共同組建。成員涵蓋省級機器人研發機構、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及國家重點“小巨人”企業,形成從核心部件到整機制造的完整產業鏈資源整合。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院長張國軍指出,東莞制造業配套能力突出但資源分散,聯盟將搭建技術交流與產業對接平臺,推動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
位于1號館的具身智能機器人展區成為焦點。600平方米的展區內,靜態展示區呈現松山湖企業技術突破與產學研轉化成果,動態演示區則讓機械狗、人形機器人等設備大秀“絕技”。三只靈活跳躍的機器狗與一臺舞步輕盈的人形機器人吸引大量觀眾駐足,它們不僅能完成翻滾、撒嬌等動作,更可實現群體協同表演。展區匯聚藍潛、華松創新等16家企業,展品覆蓋機器人整機、核心部件及技術解決方案,完整展現產業生態鏈。
參展企業圣辰技術(東莞)有限公司代表王女士坦言,機器人行業面臨精度要求高與訂單規模小的矛盾,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供應鏈聯盟的成立將整合注塑、壓鑄等工藝供應商資源,為企業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務,有效破解發展瓶頸。展區內,藍潛展示的水下機器人與華松創新的空地供電照明系統,正是產業鏈協同創新的典型案例。
同步推進的東莞市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松山湖)由廣智院聯合拓斯達、大灣區大學等單位籌建。該中心計劃打造跨域無人技術、低空無人技術等五大細分領域訓練場,構建包含創新平臺、訓練場、供應鏈平臺在內的“6個1”核心體系。拓斯達首款輪式人形機器人“小拓”的亮相,標志著企業在特種機器人領域的突破。
作為東莞機器人產業的核心聚集區,松山湖已形成“1+4+1+X”現代化產業生態體系,其中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是智能制造領域的支柱。區域內集聚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廣智院兩大創新平臺,以及約500家機器人企業,覆蓋從核心零部件研發到終端應用的全產業鏈條。這種高度集中的產業生態,不僅降低了創新成本,更加速了技術轉化進程,為產業爆發式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