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東“京喜自營”項目迎來兩周年之際,一場媒體溝通會向外界展示了該項目兩年來的發展成果。京東集團副總裁、京喜事業部負責人祁婷在會上透露,自京喜自營啟動以來,已成功吸引3.7億用戶下單購買,為京東平臺新增了1.5億用戶,同時帶動了30萬人實現就業。目前,京喜已與260個產業帶、超過四萬家工廠建立了合作關系。
為進一步優化服務,京東針對京喜自營推出了六大服務升級舉措。這些舉措涵蓋多個方面,包括支持外貿企業轉型、助力代工廠升級、精選優質商品以及搭建IP版權方與工廠之間的合作橋梁等,旨在為用戶提供更優質、更便捷的購物體驗。
在成本控制方面,京喜自營通過與工廠開展深度合作,對包裝、搬運及倉儲等環節進行優化,幫助部分合作工廠降低了約10%的成本。平臺采用“生產成本+快遞費用”的結算模式,商品送達用戶后7天內即可啟動賬期結算,大大縮短了資金回收周期,為工廠提供了更穩定的資金流。
用戶獲取是電商平臺發展的關鍵環節。京喜自營主要依靠外部流量投放來吸引用戶,其核心用戶群體集中在下沉市場及低線城市,且女性用戶比例高于男性。值得注意的是,京喜并未在京東首頁設置固定入口,而是根據用戶行為動態調整曝光位置。若用戶曾瀏覽或購買過京喜商品,系統將在首頁顯著位置推送相關入口,以提高用戶的復購率。
在商品質量把控上,京喜自營始終堅守“有底線的低價”原則,絕不以犧牲商品基本質量與消費體驗為代價來換取低價。所有商品均由京東采銷團隊實地選品,并對生產環節進行駐場監督,確保商品描述與實物一致。對于外界關于“京喜商品質量不如京東自營”的質疑,祁婷回應稱,京喜與京東主站的定位不同,京喜主要面向價格敏感型用戶,品質標準雖有所調整,但仍須滿足平臺設定的基本質檢要求。
盡管京喜在用戶規模與訂單量上實現了快速增長,但祁婷坦言,平臺目前尚未實現盈利,毛利仍無法覆蓋物流、客服及用戶補貼等成本。當前階段,京喜自營以投入為主,資金主要用于用戶獲取與物流補貼。未來,平臺將通過提升客單價、復購率及優化履約效率等方式,逐步實現盈利目標。
在品控管理上,京喜自營建立了嚴格的機制。所有自營商品均由采銷團隊駐廠選品,并須通過京東質檢中心或第三方全檢方可上架銷售。過去一年,平臺累計攔截了278批次不合格商品。同時,平臺對供應商實施“紅綠燈”動態管理機制,連續7天指標異常將觸發預警,30天內兩次黃牌或出現摻假行為即列入黑名單,目前供應商淘汰率約為7.3%。
面對競爭激烈的下沉市場,用戶對低價商品的品質容忍度有限,平臺必須在價格、質量與效率之間找到平衡點。祁婷強調,京喜將持續探索可持續的低價模式,拒絕通過惡性競爭擠壓工廠利潤或降低商品質量,以維護市場的健康發展和用戶的長期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