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內,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隨著“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運載火箭組合體緩緩從垂直總裝測試廠房轉運至發射工位,這一重要時刻標志著“神舟二十一號”任務的發射工作正式邁入最后準備階段,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神舟二十一號”任務在中國載人航天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自中國空間站建設啟動以來的第10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后的第6次載人任務。回顧過往,自“神舟十三號”任務起,每次空間站載人飛行任務的時長大多穩定在半年左右,不過“神舟十六號”任務是個例外,其飛行時長為5個月。
“神舟”載人飛船作為中國目前唯一服役的載人飛船,采用了獨特的串聯三艙設計。在發射狀態下,飛船從下至上依次為推進艙、返回艙和軌道艙。其整體長度達9米,最大直徑為2.8米,起飛時質量不超過8130千克。該飛船具備搭載3名航天員執行天地往返任務的能力,通常能夠在軌停留約6個月,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此次“神舟二十一號”任務所使用的飛船,屬于空間站任務階段的第二批次,并且是該批次的最后一艘。自空間站建站以來,“神舟”載人飛船經歷了兩個批次的生產。在空間站建設階段,首批次生產了“神舟十二號”至“神舟十五號”共4艘飛船;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后,第二批次生產了“神舟十六號”至“神舟二十一號”共6艘飛船。
與前一批次相比,第二批次的“神舟”飛船在多個方面進行了顯著改進。其中,元器件國產化率的提升是一大亮點,這極大地增強了飛船核心元器件的自主可控性,為飛船的穩定運行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同時,飛船的儀表面板也經過精心優化,外觀更加美觀、現代,操作起來也更加符合航天員的需求,進一步提升了航天員在太空中的操作體驗。
展望未來,“神舟”飛船的第三批次產品將迎來性能的大幅提升,尤其是在上下行運輸能力方面,預計可提升300%。目前,“神舟”飛船的上行運力為300千克,返回艙的下行運力為50千克。已經完成總裝測試的“神舟二十二號”飛船,將作為新批次的首發船,計劃于2026年上半年執行常規的乘組輪換任務,這無疑讓人對未來的航天任務充滿期待。
按照計劃,預計在10月31日晚上11點左右,搭載新一屆航天員的“神舟二十一號”飛船將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載人發射工位發射升空。此次發射將采用快速交會對接模式,計劃與“天和”核心艙的前向端口對接,開啟新的太空探索之旅。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任務是2025年中國的第二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中國載人航天的第三次飛行任務,必將在中國航天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