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民營創新發展大會暨知名民企助力陜西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天和防務(300397.SZ)憑借在低空安全領域的突出表現,同時入選全國工商聯發布的兩項權威榜單。其核心技術成果“‘天融智航’低空領域全鏈條、智能化解決方案”被納入“2025年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典型案例”,公司本身也躋身“2025年民營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系列典型案例”。這一雙重榮譽不僅彰顯了企業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實力,更體現了市場對其技術突破與產業落地能力的高度認可。
大會以“創新驅動 聚力陜西”為主題,旨在挖掘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中的典型經驗。全國工商聯發布的典型案例名單經過多輪篩選與專家評審,其權威性廣受業界關注。天和防務的入選并非偶然,其“天融智航”系統精準契合了低空經濟發展對安全管理的迫切需求。該系統在技術先進性與產業應用能力上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尤其在解決低空目標“小型化、低空化、隱蔽性”帶來的安全管理難題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
隨著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無人機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新業態對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監測手段已難以滿足低空環境下的復雜需求,而天和防務推出的“天融智航”系統通過構建“底座-支撐-保障-平臺”的完整技術架構,實現了對低空環境的全方位覆蓋。該系統以低空大數據為底座,整合通信、導航、監視、感知、管控等技術裝備,形成全域低空空域數字化保障體系,最終打造出集“低空全域感知、智能決策中樞、數據賦能生態”于一體的低空安全與運行管理平臺。
從實際應用來看,“天融智航”系統已構建起“監測-識別-管控-服務”全鏈條低空安防體系。通過廣域無人航空器的“精準識別”“行為預測”與“自主化分級管控”,該系統為城市空中交通、無人機物流、巡查等場景提供了高可靠、低時延的空域保障。天和防務董事長賀增林表示,公司致力于解決低空多目標“看得見、看得準、看得清”的問題,為我國低空經濟發展掃清安全障礙。
天和防務的成功源于20余年在低空安全領域的深耕。企業成立初期便聚焦低空近防裝備研發,隨著低空經濟萌芽,迅速布局空域安全管理領域,投入大量資源開展前沿技術研究。近年來,企業突破了低空合作與非合作目標監管的關鍵技術,研制出先進的數字陣列雷達,形成了覆蓋低空運行的能力支撐體系。截至目前,天和防務已擁有與主業相關的專利及知識產權千余項,2025年上半年研發費用達3711.25萬元,彰顯了其對技術創新的重視。
在人才建設方面,天和防務通過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創新基地”,引進高端研發人才,并與高校、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賀增林強調,公司將繼續圍繞低空安全核心技術,推動產品在相關領域的應用,為低空經濟的安全、高效、智能化運行提供保障。此次入選全國性典型案例,不僅是對企業過往成績的肯定,也將成為其持續創新的動力,推動其在低空安全與新質生產力發展領域邁向更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