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關鍵期遭遇連續降雨,菏澤多地田間出現積水,傳統農機作業受阻,秋糧搶收面臨嚴峻挑戰。為保障糧食安全,當地迅速啟動應急機制,通過科技賦能、設備升級和全鏈條服務,打響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秋糧保衛戰。
在魯西新區呂陵鎮竇莊村的玉米地里,無人機成為搶收主力。與傳統人工搬運相比,這些搭載機械臂的無人機可精準懸停在秸稈上方,單次抓取數十公斤玉米袋,每小時完成5畝地的轉運任務。農戶王建民感慨:"過去雨天收玉米,人陷在泥里寸步難行,現在無人機來回飛,玉米很快堆到路邊。"據統計,該鎮已組建專業團隊規劃飛行路線,無人機作業效率較人工提升近10倍,目前全區玉米收獲進度超九成。
針對濕地作業難題,成武縣緊急調配近70臺履帶式收割機。這些"水陸兩棲"設備可深入泥濘地塊,配合烘干、晾曬等配套服務,全力保障65萬畝玉米顆粒歸倉。當地農業部門負責人表示,通過精準調度適配農機,有效破解了常規設備"水土不服"的困境。
收割后的潮濕玉米如何及時烘干成為關鍵。曹縣25個糧食烘干服務點提前半月檢修設備,確保滿負荷運轉。付文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付文介紹:"我們每天能烘干600噸以上玉米,農戶送來的濕玉米當天即可入庫。"在鄆城縣丁里長街道,500噸級低溫烘干塔解決了雙節期間陰雨晾曬難題。糧好聚農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全明禮稱,該設備采用低溫技術,有效防止玉米霉變發芽。

為保障秋糧晾曬收儲,省農業農村廳公布全省"三秋"期間糧食烘干服務點信息,菏澤市208個服務點的地址、聯系電話等均可通過官方渠道查詢。農戶可就近對接服務,確保玉米及時烘干入庫。
在搶收同時,田間排水與秋種準備同步推進。魯西新區緊急調配30余臺水泵,組織人員日夜強排1200畝積水農田,協調20余臺挖掘機疏通溝系。曹縣農業農村局則派出農技、土肥、植保等領域專家深入田間,指導濕期晚收及小麥備播工作。從良種推廣到機械搶收,再到烘干儲存,當地已構建起覆蓋玉米生產全周期的保障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