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擎天柱”的研發歷程,其重要性在短短一年內顯著提升。去年10月的一場公開活動中,這款機器人已能完成遞送酒杯、簡單舞蹈等復雜動作,展現出超越傳統機械的靈活性。馬斯克特別指出,手部設計的精密度是當前研發的最大挑戰——團隊正試圖讓機器人手指具備“穿針引線”的細膩操作能力,這需要突破材料科學與運動控制的多重技術壁壘。
量產環節同樣面臨考驗。特斯拉需在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優化制造工藝,以平衡成本與性能。馬斯克坦言,這是決定項目成敗的關鍵:“規模化生產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而是需要重構整個供應鏈體系。”他預計,一旦技術難題被攻克,“擎天柱”將貢獻特斯拉約80%的估值,成為公司歷史上最具顛覆性的產品。
這款機器人的潛力遠不止于工業應用。馬斯克設想,未來“擎天柱”將走進家庭,承擔護理、家務等日常任務,甚至可能成為人類探索極端環境的伙伴。他強調:“這不僅是特斯拉的里程碑,更是人類文明向機器輔助時代邁進的重要一步。”目前,研發團隊正集中攻克傳感器融合、自主決策等核心問題,為全面商業化鋪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