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云棲大會上,高德云圖技術峰會成為行業焦點。高德董事長劉振飛在會上提出,空間智能技術將如同云計算般,成為各行業與物理世界交互的基礎設施。他強調,數字智能的終極價值在于服務現實世界,這一觀點貫穿了峰會全程。
作為阿里巴巴生態的重要成員,高德在峰會上正式推出基于空間智能的產業生態平臺。該平臺通過"技術底座+產業平臺"的架構,支持合作伙伴構建差異化AI應用。據介紹,空間智能的核心突破在于實現AI從二維信息處理向三維時空交互的跨越,通過融合視覺、聽覺、定位等多維度數據,構建物理世界的數字孿生體系。
技術演示環節,高德展示了多項創新成果。虛擬數字人"小高老師"通過調用多個智能模塊,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出行方案;全球首個基于用戶行為數據的"高德掃街榜"則展現了空間智能在商業決策中的應用潛力。這些應用均依托于空間智能對物理世界的精準感知與預測能力。
高德副總裁董振寧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空間智能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基石。以"小高老師"為例,該產品通過語音交互即可完成行程規劃,其背后是空間智能對用戶需求、環境數據的綜合處理。這種能力使得AI從簡單的對話工具升級為具備行動能力的智能伙伴。
對于技術本質,高德云圖副總經理雷宇提出獨特見解。他認為空間智能是多種技術能力的集成,既包含三維空間建模等基礎能力,也涉及用戶行為軌跡等時序數據分析。他以交通場景為例說明:傳統分析主要關注平面坐標(X、Y軸),而空間智能需要處理包含高度(Z軸)的三維數據,并結合時間維度進行預測。
"時序大模型就像交通系統的'隱形指揮官'。"雷宇解釋道,通過分析歷史數據與實時動態,系統能預測未來交通流量,類似紅綠燈倒計時功能就是這種能力的具體體現。這種時空融合的分析模式,正是高德掃街榜等技術產品的底層支撐。
在生態建設方面,高德展現出開放姿態。董振寧透露,公司已與智能眼鏡、自動駕駛、機器人、低空飛行等多個領域的合作伙伴建立協作關系。特別在低空經濟領域,高德明確定位為基礎設施提供商,通過提供空間智能技術底座,支持合作伙伴開發具體應用。
"我們堅持做生態的培育者。"董振寧表示,高德將通過技術賦能和資源扶持,幫助合作伙伴成長。這種開放策略與阿里巴巴的生態理念一脈相承,旨在通過共建產業生態推動空間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