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高硼硅玻璃”“耐高溫”為賣點的小熊電器,因一起養生壺爆炸事件被推上輿論風口。山東濟南一名消費者反映,家中使用的小熊電器恒溫養生壺在注水過程中突然爆裂,飛濺的碎玻璃和沸水導致一名一歲嬰幼兒全身40%面積被燙傷,傷勢嚴重。孩子已于事發后接受手術,后續仍需進行植皮和疤痕修復治療。
據當事人描述,事發時養生壺處于正常使用狀態,并未受到外力撞擊。事件發生后,小熊電器客服回應稱“正在全力核查”,并提示“玻璃材質的器具在遇到磕碰、撞擊等情況時,可能會影響其穩定性”。然而,截至目前,小熊電器尚未就事件核心信息作出進一步披露。
此次事件引發了廣泛關注,尤其是在寶媽群體中引發了恐慌。同時,有媒體在檢索相關平臺信息后發現,小熊電器壺類產品玻璃部件無故開裂或爆裂的情況并非首次出現。
在小紅書、消費保及黑貓投訴等平臺上,近期涉及小熊電器多款壺類產品的投訴明顯增多。多位消費者反映,問題均發生在正常加熱過程中,而非外力磕碰導致。有消費者稱,“今早煮花茶,煮著煮著水壺蓋子忽然就爆了”;還有消費者表示,“買來一年多,一個月用不了兩次,今晚燒壺開水居然自己裂開了”。
黑貓投訴平臺上的一則案例顯示,一名消費者于2025年4月26日在小熊官方旗艦店購買的全玻璃恒溫養生壺,在5月17日第二次使用時發生破裂,導致“開水漏了一地,地磚、踢腳線都泡了水”。該消費者強調,事發后商家第一時間并未道歉賠償,而是要求其將壺底座寄回后再處理退款。消費者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提出了退一賠三的訴求。
消費者的投訴不僅限于壺類產品。在社交媒體上,關于小熊電器其他品類“精準年拋”的吐槽屢見不鮮。有用戶稱:“小熊的電器是怎么做到剛好一年就壞的?”這條帖子下聚集了大量相似吐槽,涉及抽水器、電飯煲、煮蛋器等,被用戶無奈地稱為“樣樣年拋”。
更為復雜的電器也未能幸免。有消費者投訴其購買的小熊內衣褲洗衣機在保修期內即出現漏水問題,歷經近兩個月維修后,不久再次復發。甚至有消費者反映其小熊豆漿機出現“蓋子往外噴”“一使用就導致全家跳閘”等嚴重安全隱患。
據多起投訴案例,小熊電器的售后客服回應模式高度一致:首先判斷為“人為損壞”或“使用不當”,如“蓋子磕碰”“蓋太緊”;其次強調“陶瓷類、塑料類、玻璃類易碎易損耗配件不在質保范圍內”;最后建議用戶自費購買配件更換。
一名消費者詳細記錄了與客服的對話:在明確陳述“煮著煮著自己爆炸”后,客服先推斷為“明顯撞擊摔到的痕跡”,隨后告知“玻璃不在質保內”,并提出“15元出售您一個蓋子”。在消費保平臺的投訴中,有消費者質疑價值90元的養生壺,玻璃壺體占比高達70多元,卻被告知“一天質保都沒有”,這與消費者普遍認知中電器多有質保的情況截然不同。
前述內衣褲洗衣機的消費者稱,產品在超出質保期后出現相同漏水問題,其寄希望于售后能給予一定支持。但售后直接告知需用戶自付上門維修費,態度與此前保修期內時截然不同,讓其對該品牌印象大打折扣。
還有消費者反映,在申請維修時,客服響應遲緩,流程推進緩慢。一名消費者與客服的對話記錄顯示,當其追問維修地址時,客服以“需要先登記之后售后審核發出”“之前客服新來的”等理由解釋延遲。
小家電市場曾長期被蘇泊爾、美的、九陽等三大品牌占據,他們皆創立于21世紀前。創辦于2006年的小熊電器以“創意小家電”為品牌定位,憑借年輕化設計和線上營銷策略,在市場中迅速崛起。從最早出圈的產品酸奶機,再到豆芽機、煮蛋器,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截至2023年,市占率已躍居市場第四名。
然而,過去兩年,網紅產品退熱,市場消費回歸理性,流量爆品失效,加之國家強調高質量發展,實用與高品質已成為家電行業的必修課。原本也希望實現“品質保障”“安全材質”的小熊電器,卻出現各類產品問題,壺類產品的“自爆”事件,無疑為其品牌發展敲響了警鐘。
截至目前,小熊電器方面表示,正在全力核查該事件的詳細原因。因無法接觸到相關產品,目前無法判斷事故原因,后續待有調查結果后會第一時間和媒體、用戶進行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