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與英特爾近日達成一項重大合作,前者宣布向后者投資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4.99億元),并計劃共同開發面向個人電腦和數據中心的芯片產品。這一舉措在半導體行業引發廣泛關注,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將重塑PC生態與服務器市場的競爭格局。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指出,雙方合作的核心優勢在于技術互補。對英偉達而言,自主研發Windows on ARM架構處理器面臨較高不確定性,而英特爾在CPU領域擁有深厚積累;對英特爾來說,短期內難以在GPU市場與英偉達抗衡。通過整合CPU與GPU技術,兩家公司有望在PC市場形成協同效應,加速AI PC(人工智能個人電腦)的普及進程。
在服務器領域,郭明錤強調企業自建x86架構及中低端AI推理服務器的趨勢日益明顯。英特爾憑借x86服務器市場的客戶基礎與分銷網絡,結合英偉達在AI芯片、NVLink互連技術及CUDA編程平臺上的技術優勢,若能實現深度整合,將有效捕捉這一領域的龐大需求。這種合作模式可能改變現有服務器市場的競爭態勢。
關于芯片代工格局,郭明錤認為臺積電在先進制程工藝上的領先地位至少將持續至2030年。由于AI芯片對7納米及以下制程的依賴,英偉達與英特爾的合作不太可能動搖臺積電在這一領域的訂單基礎。不過,他同時提醒,此次投資可能引發市場份額的重新分配,例如AMD在PC、GPU及x86服務器芯片領域,以及博通在網絡芯片市場的份額或受到間接影響。
盡管存在競爭格局變化的風險,但郭明錤認為臺積電的整體風險可控。原因在于英偉達與英特爾預計仍將是其重要客戶,且使用成熟制程的網絡產品對臺積電收入的貢獻相對有限。這種技術合作與資本投入的結合,或將為半導體行業帶來新的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