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高德地圖正式推出全球首個基于真實出行行為的消費推薦榜單——“掃街榜”。該榜單依托導航到店頻次、復購率、專程前往比例等十億級出行數據,通過算法模型生成動態排名,有效遏制了傳統榜單中“刷評買榜”的亂象。數據顯示,上線首周,上榜商戶的客流量平均增長187%,南京、武漢等城市的一批街巷小店因此獲得精準曝光。
與傳統點評平臺依賴用戶評分不同,“掃街榜”通過導航行為數據驗證評價真實性,例如,專程前往比例高的店鋪會被優先推薦,而復購率低的商戶則可能降級。這種機制倒逼商家回歸服務本質,一位接入榜單的餐飲店主表示:“過去靠刷單沖排名,現在必須優化菜品和到店體驗,否則排名會掉。”
高德此舉直擊本地生活行業“用戶信任、商家經營、平臺盈利”難以平衡的痛點。高德CEO郭寧明確表示,“掃街榜”永不商業化,轉而通過芝麻信用體系提升評價可信度,將產品定位為“用戶驅動的數據工具”。投融界CEO鄒晴分析稱,這一策略體現了阿里對長期生態價值的重視:“免費策略吸引用戶參與,反哺平臺數據質量,為后續業務協同奠定基礎。”
9月20日,阿里進一步推出淘寶閃購與餓了么聯合團購業務,在上海、深圳、嘉興試點,并在淘寶、支付寶、高德三端同步上線。這一動作標志著阿里本地生活戰略從“單點突破”轉向“多端協同”:高德負責信用體系建設,通過導航行為驗證評價真實性;淘寶與餓了么拓展場景,餓了么依托外賣商家資源快速布局到店業務,淘寶則引入家電、數碼等零售品類,實現“線上團購、線下核銷”的跨品類覆蓋;支付寶串聯支付環節,形成“找店-決策-交易-核銷”的全流程閉環。
鄒晴將這種分工比作圍棋戰術:“高德的‘尖’為集團構建基礎設施,淘寶、餓了么的‘長’則深化原有業務。多端聯動既避免單一平臺承載過重,又能通過數據共享降低獲客成本。”例如,用戶在高德搜索“火鍋”后,可直接跳轉淘寶團購頁面,到店核銷時使用支付寶支付,全程無需切換應用。
“掃街榜”的差異化優勢在于其數據厚度與信用價值。高德每日處理1.2億次生活服務搜索、15億公里導航里程,這些獨家數據為榜單提供了精準依據。阿里通過放棄榜單商業化,換取用戶信任與數據飛輪,而變現任務交由淘寶團購、餓了么等業務承擔。例如,“煙火小店榜”每日為街巷店鋪提供5000萬次流量曝光,排名算法更注重復購率等長期指標,減少商家對營銷預算的依賴。
用戶端,消費決策從“被動接收網紅推薦”轉向“基于行為數據自主判斷”。例如,“回頭客榜單”直接反映商戶長期口碑,“本地人愛去榜”則規避游客陷阱。調研顯示,75%的消費者認為“真實導航行為比五星評分更可靠”。一位上海用戶表示:“以前跟著網紅店打卡,經常踩雷,現在看掃街榜的復購率,更靠譜。”
阿里生態的開放協同也為創業者帶來新機遇。鄒晴指出,三類方向值得關注:一是數據服務細分市場,例如開發針對掃街榜算法的優化工具,幫助商家解析用戶行為數據;二是垂直場景補充供給,淘寶團購擴展至保健品、家電等非餐飲品類,創業者可切入細分領域供應鏈;三是線下運營創新,社區生鮮、特色零售等模式可通過投融界等平臺對接資本,快速復制成功案例。
“創業者需跳出‘補貼戰’思維,轉向價值競爭。”鄒晴舉例稱,生鮮項目可通過搭建“直采-倉儲-配送”全鏈條,控制損耗并提升復購率,恰好契合掃街榜的考核邏輯。她強調,未來本地生活的競爭,將是生態協同效率與信用價值的競爭,創業者若能抓住信用紅利期,深耕差異化服務,有望在巨頭布局的縫隙中開辟新增長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