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3D打印設備還只是科技極客的“實驗玩具”。受限于打印速度和精度,這類設備難以滿足工業化生產需求。當時,全球3D打印市場被歐美企業主導,Stratasys等廠商憑借專利壁壘長期壟斷設備供應。直到2008年前后,隨著核心專利到期,中國廠商依托完整的供應鏈優勢進入市場,通過亞馬遜、速賣通等平臺向全球銷售低價套件產品。然而,這些設備需要用戶自行組裝數十小時,打印速度僅維持在每秒50毫米的水平,仍停留在“手工時代”的初級階段。
“行業真正的瓶頸不在于能否打印復雜模型,而在于能否通過提升速度成為真正的生產工具。”潮闊創始人申康指出。他觀察到,過去十年間3D打印設備雖在教育和愛好者市場普及,但始終未能突破生產力門檻。以單日僅能生產數個零件的設備為例,本質上仍是“玩具”而非工業工具。
2015年,從阿里巴巴離職的申康創立潮闊,押注3D打印行業的效率革命。初期,公司通過銷售低價套件實現短期盈利,2017年“雙十一”單日銷量突破千臺。但就在行業紅利期,申康做出一個激進決定:砍掉最暢銷的機型,全力投入高速打印技術研發。這一決策在公司內部引發強烈反對,因為當時全球95%的3D打印機仍采用成本低但性能有限的I3架構,而潮闊選擇的技術路線——三角洲架構,因三軸并聯設計導致算法復雜度呈指數級增長,研發難度極高。
經過三年技術攻關,潮闊在2019年推出首款高速樣機,并于2020年正式發布SR系列,將打印速度提升至150毫米/秒,首次驗證了高速路徑的可行性。2022年,V400機型問世,以600毫米/秒的速度推動行業進入“動車時代”。這一突破直接催生了海外“打印農場”的興起,批量生產手辦、燈具等商品的小型工坊,依托效率提升將單件打印時間從數小時壓縮至幾十分鐘。
2024年成為行業轉折點。潮闊發布的迅影光S1 Pro以1200毫米/秒的速度刷新紀錄,被權威機構認證為全球最快消費級FDM 3D打印機。該機型將模型打印時間從兩小時縮短至五十分鐘,迅速在北美和歐洲創客社區走紅。同年,中國3D打印機出口量達377.8萬臺(不含零部件),出口額同比增長32.75%,占據全球96%的消費級市場份額。其中,售價2萬美元以上的專業級設備出貨量卻出現下滑,印證了消費級市場的高速增長趨勢。
需求端的變革更為顯著。如今超過80%的3D打印機被用于實際生產,而非個人娛樂。以潮玩經濟為例,義烏等地涌現出數千臺規模的“打印農場”,生產效率的躍升直接改變了商業模式。過去打印一條30厘米的龍形擺件需十幾個小時、售價近千美元,現在使用潮闊高速機僅需1小時,成本降至五百多美元,回本周期縮短十余倍。這種效率革命不僅重塑了潮玩產業,更在燈具、醫療支架、Cosplay裝備等領域催生出新業態。隨著PLA材料價格從每噸三萬元降至兩萬元以下,單個手機支架的打印成本已不足一元,應用場景持續擴展。
在技術層面,高速打印帶來的挑戰遠超想象。從最初的A4紙手動調平,到如今在1200毫米/秒速度下保持精度一致性,潮闊用八年時間重構了整個硬件與控制鏈條。“每提升一倍速度,技術難度就呈幾何級增長。”申康透露,公司為此投入了巨額研發資源。這種堅持使潮闊在產品迭代上形成獨特優勢:從SR系列到V400,再到S系列與T系列,持續突破的速度與穩定性成為差異化核心。
與拓竹、創想三維等競爭對手相比,潮闊的路徑更具技術導向。拓竹憑借大疆背景和Kickstarter眾籌快速打開海外市場,創想三維則通過豐富的產品矩陣占據用戶規模優勢。而潮闊選擇更早押注高速賽道,通過連續迭代在速度和穩定性上建立壁壘。申康坦言:“高速競爭比低價套件時代殘酷得多,但這是讓3D打印擺脫‘玩具’屬性的唯一路徑。”
當前,全球消費級3D打印機市場正經歷深刻變革。2025年一季度,該領域出貨量首次突破100萬臺,同比增長22%,成為增速最快的細分市場。在中國,潮闊已從單純的硬件制造商轉型為技術驅動的產業參與者,其戰略重心正轉向通過效率提升重構生產工具的價值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