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由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主導編撰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5》與《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5》藍皮書正式對外發布。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在6G專利申請領域占據全球40.3%的份額,穩居世界首位,這一成果凸顯了我國在下一代通信技術研發中的創新優勢與領先地位。
自啟動6G技術攻關以來,我國已連續四年開展系統性試驗,目前已完成首階段關鍵技術驗證,形成超過300項核心技術儲備。根據規劃,6G技術試驗分為三個階段推進:首階段聚焦技術方向探索,明確6G核心指標;第二階段開展技術方案驗證,針對典型應用場景研發原型樣機;第三階段推進系統組網測試,研發預商用設備并完成關鍵產品性能評估。業內專家指出,6G通信能力預計將實現5G的十倍以上提升。
中國移動集團級首席專家劉光毅透露,6G技術將在傳輸速率、時延控制、連接規模三大維度實現突破性進展。具體而言,6G網絡有望實現100-200Gbps的穩定傳輸速率,峰值速率更可突破Tbps級別;通信時延將壓縮至1毫秒以內,這對工業設備協同、遠程精密控制等實時性要求嚴苛的場景具有關鍵意義;在連接能力方面,6G網絡將支持海量物聯網終端、智能設備及人體傳感裝置的并發接入,滿足未來智慧城市、智能醫療等復雜場景的連接需求。
當前,我國6G研發已形成完整的創新生態鏈。從基礎理論研究到關鍵技術突破,從原型系統開發到標準體系構建,各環節均取得實質性進展。特別是在太赫茲通信、智能超表面、空天地一體化組網等前沿領域,我國科研團隊已取得多項國際領先的原創成果,為6G商用化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技術試驗的持續深化,6G有望在2030年前后進入規模商用階段,引領全球通信產業進入全新發展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