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影院里,零點場次幾乎座無虛席,觀眾們屏息凝神,等待大銀幕亮起。11月14日,日本現象級動漫《鬼滅之刃》最新劇場版《無限城篇 第一章》正式登陸中國內地影院,首日預售票房便突破億元大關,刷新進口動畫電影預售紀錄。這場由二次元引發的狂歡,不僅點燃了粉絲熱情,更讓“動漫荒漠”北京一夜之間變身“鬼滅之城”,朝陽公園、三里屯等地標紛紛換上主題裝置,吸引無數年輕人打卡留念。
作為近年來全球最炙手可熱的動漫IP之一,《鬼滅之刃》的商業價值早已突破次元壁。從肯德基、必勝客到瑞幸咖啡,各大品牌爭相推出聯名產品,試圖分一杯羹。瑞幸咖啡推出的鬼滅主題套餐引發爭議——想要集齊冰箱貼和徽章,需購買8杯咖啡組成的229元套餐,平均每杯價格飆升至28.6元,遠超日常9.9元的定價。盡管如此,仍有粉絲為收集全套周邊不惜重金,甚至出現“預存咖啡”的奇特消費模式:消費者需提前購買多杯咖啡套餐,在規定期限內飲用完畢才能獲得周邊贈品。
這種狂熱背后,是IP運營的精密算計。動畫制作公司飛碟社通過“制作委員會”模式深度參與IP開發,不僅賺取動畫制作費,更能從電影、游戲、周邊等衍生業務中持續分成。以首部劇場版《無限列車篇》為例,該片以407.5億日元票房登頂日本影史冠軍,制作委員會分走約160億日元收益。而原著作者吾峠呼世晴僅能獲得最高1000萬日元的授權費,與票房成績無關,這種分配機制暴露出日本動漫產業的結構性矛盾。
在中國市場,鬼滅的吸金能力同樣驚人。此次內地引進由貓眼娛樂主導,采用精細化渠道策略:零點場贈送限量特典,IMAX廳推出專屬周邊,觀影團組織包場活動。這種分層運營模式成效顯著,預售開啟4天零點場票房即突破千萬,首周特典訂單量達往年同期的5倍以上。快閃店運營商透露,鬼滅主題店30天銷售額普遍可達數百萬元,上海某商場快閃店開業首日便涌入上千名粉絲,部分商品上架即售罄。
粉絲經濟的高漲也催生出獨特的消費文化。25歲的周彌為搶購零點場電影票,提前加入3個觀影群,最終花費近500元購買電影票和聯名周邊。她坦言:“知道漫畫結局還是要看,就像給青春補票。”這種情感驅動的消費模式,讓鬼滅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張。據統計,該IP已與超過15個品牌展開聯名,覆蓋餐飲、服飾、數碼等領域,僅瑞幸聯名套餐在抖音平臺的銷售額就突破616萬元。
然而,過度商業化也引發爭議。部分聯名產品因設計敷衍、價格虛高遭到粉絲吐槽,某運動品牌推出的鬼滅聯名鞋款因配色怪異被戲稱為“丑哭系列”。行業分析師指出,鬼滅的IP熱度尚未完全轉化為購買力,與國內頂級手游IP相比,其周邊商品的銷售轉化率仍有差距。這種“叫好不叫座”的現象,折射出二次元經濟面臨的轉型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