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3日舉辦的第20屆百度世界大會上,人工智能(AI)的發展方向成為行業焦點。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題為《效果涌現》的主旨演講中提出,AI產業正從“智能涌現”向“效果涌現”轉型,企業與個人需要更關注AI如何與實際業務深度融合,而非單純追求技術突破。
當前,AI行業面臨技術落地難題。盡管數百個大模型相繼發布,但企業普遍面臨成本高、技術門檻高、試錯風險大的困境。李彥宏強調,AI必須像水和電一樣融入業務內核,才能真正提升生產力。為此,百度提出“內化AI”戰略,通過三條路徑推動AI實用化:替代重復勞動、實現彈性生產力供給、輔助復雜決策。
圍繞這一戰略,百度推出三款核心產品:面向全球的實時互動數字人“慧播星”、升級至2.0版本的無代碼開發工具“秒噠”,以及全球首個可商用自我演化超級智能體“伐謀”。這些產品的技術支撐來自百度長期構建的全棧AI體系,涵蓋芯片、框架、大模型和云服務。
在底層技術層面,百度進一步升級了“技術底座”。新一代昆侖芯AI芯片、超節點“天池”以及更強大的文心大模型5.0相繼發布。其中,文心5.0實現了“原生全模態”能力,可同時處理文字、圖像、視頻等多類型數據,在40多項權威評測中達到國際頂尖水平。該模型與飛槳框架深度協同,在事實準確性和指令遵循性上表現更優。
百度的技術布局始于2013年成立的深度學習研究院,2016年開源的飛槳框架已吸引超2300萬開發者,服務76萬家企業。2018年推出的第一代昆侖芯,此次升級至M100和M300版本,配合“天池”超節點產品,可大幅提升推理性能并降低訓練成本。百度智能云執行副總裁沈抖透露,未來五年將推出千卡級超節點和N系列芯片,持續強化AI基礎設施。
在應用層面,百度針對不同行業痛點推出差異化解決方案。面向金融、能源等高門檻領域,超級智能體“伐謀”通過行業專家訓練平臺,實現AI自主優化。例如,中信百信銀行的風控特征挖掘效率顯著提升,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院的海上風電管道布局難題得到快速解決。國際測評顯示,“伐謀”部分任務效率提升達20倍。
針對重復性勞動場景,慧播星數字人已服務超10萬家直播間。雙11期間,使用該技術的直播間數量增長119%,總銷售額提升91%。“羅永浩數字人”首場直播GMV突破5500萬元,部分品類表現優于真人主播。百度宣布將該技術向全球開放,首批落地巴西,后續拓展至東南亞和美國市場。
無代碼開發工具“秒噠”則進一步降低AI使用門檻。升級至2.0版本后,用戶可通過對話和拖拽完成應用開發、調試和上線。目前,百度內部52%的新增代碼由AI生成,公司官網和大會邀請函均采用該工具開發。秒噠已累計生成40多萬個應用,服務超46萬家企業。
市場反饋顯示,百度的AI戰略已進入回報期。2025年第二季度,AI新業務收入突破100億元,同比增長34%。智能云、自動駕駛和數字人成為主要增長點。自動駕駛服務“蘿卜快跑”在武漢實現盈虧平衡,全球服務總次數超1700萬次,穩居行業首位。AI搜索月活躍用戶達3.82億,富媒體覆蓋率提升至70%。
資本市場對百度的估值邏輯發生轉變。今年9月,百度股價創下近兩年新高,并持續站穩128美元以上。投資者開始重點關注其AI基礎設施的長期價值,包括昆侖芯算力、飛槳框架、文心模型和千帆平臺等核心資產。隨著AI業務潛力釋放,百度正從“自用AI”的公司轉型為產業AI基礎設施平臺,類似于PC時代的IBM,為行業提供技術標準與服務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