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0個月,山東省外貿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進出口總值達2.89萬億元,同比增長4.7%,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在全球貿易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山東通過電子元器件出口、汽車產業升級以及深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三大領域,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
電動汽車出口成為山東汽車產業的核心增長點。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全球電動汽車展望2025》報告,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達1700萬輛,占汽車市場20%,預計2025年將突破2000萬輛。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電動汽車生產國,產量占全球70%,出口量占40%,而山東企業是其中的重要參與者。以北京汽車制造廠青島分公司為例,其全自動化生產線每90秒下線一輛電動汽車,今年前10個月出口量同比增長187%,海外訂單已排至明年一季度。青島海關數據顯示,全省汽車出口532.2億元,同比增長13.5%,其中電動汽車出口增長117.4%。商用車領域同樣表現突出,貨車、客車和專用汽車出口分別增長43.2%、42.3%和35.7%,形成“多點開花”的格局。
電子元器件產業則是山東外貿的另一大支柱。在歌爾微電子的生產車間,每0.1秒就有一件智能傳感器下線。該公司生產的聲學傳感器是智能手機通話的核心部件,其芯片技術處于全球領先水平。隨著5G、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崛起,全球電子元器件供應鏈加速重構。山東通過實施“鏈長制”整合產業鏈,培育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今年前10個月,全省機電產品出口8583.7億元,占出口總值的48.8%,其中電子元件出口增速超20%,成為外貿增長的新引擎。
面對歐美市場保護主義抬頭的挑戰,山東將目光投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商務部報告顯示,2024年這些國家對中國外貿增長的貢獻率達67.8%,貨物貿易規模首次超過中國外貿總額的一半。山東前10個月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85萬億元,增長8.4%,占全省外貿的64.2%,成為穩外貿的主力市場。以煙臺港為例,每周有2-3班貨輪往返中非,運輸機械裝備、建筑材料和礦石等貨物。近三年,煙臺港中非班輪貨運量年均增長117%,覆蓋20余個非洲國家,出口貨物種類達200種。山東港口煙臺港生產調度中心副主任李駿表示,航線精準對接非洲經濟建設需求,實現了對非沿海國家的全覆蓋。
山東社科院研究員顧春太指出,當前全球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加劇,關稅壁壘增多,山東需在擴大區域內有效需求、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和整治“內卷式”競爭等方面持續發力,以應對四季度和明年的外貿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