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半年總經理職位空缺及五個月公開選拔后,誠通證券正式宣布47歲的投行資深人士席睿出任總經理,同時副總經理沈浩兼任董事會秘書,接替離職的秦皓。隨著秦皓的退出,原新時代證券時期的高管團隊已全部更替,標志著這家曾深陷風險漩渦的券商完成管理層換血,正式邁入中國誠通主導的戰略轉型階段。
此次高管調整源于前任總經理葉順德的離任。今年5月,葉順德因“工作需要”辭去總經理職務,由董事長張威代行職責。作為服務公司12年的老將,葉順德親歷了新時代證券從被接管、股權重組到融入中國誠通的全過程,其任期內以穩定局面、化解風險為核心任務。新任總經理席睿曾任職東方證券、東方花旗證券及申萬宏源證券,投行業務經驗豐富,其履新被視為誠通證券強化投行業務的信號——2024年該公司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僅571萬元,較往年明顯萎縮。
副總經理沈浩的晉升路徑同樣引發關注。8月,原國新證券信用業務部總經理沈浩升任誠通證券副總經理,近期再獲董事會秘書職務。隨著秦皓的離職,原新時代證券高管徹底退出管理層。秦皓與葉順德同為“新時代系”元老,其離任標志著這家曾隸屬“明天系”的券商完成歷史包袱清理,全面轉向服務國有資本運營的新定位。
誠通證券的前身新時代證券,因隱藏實際控制人、公司治理失衡等問題,于2020年被證監會接管。2021年,其98.24%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最終由中國誠通單獨受讓。2022年完成股權過戶后,公司更名為誠通證券,正式納入國有資本運營體系。中國誠通的入主不僅帶來資本支持,更明確了“服務央企資本運營”的戰略方向,推動公司從問題機構向特色券商轉型。
在管理層更迭的同時,誠通證券展開大規模人才招募。2024年,公司推出70人社會招聘計劃,涵蓋合規總監、副總經理、分支機構負責人及投行承攬承做崗等12個關鍵職位。2025年招聘規模進一步擴大至105人,覆蓋機構業務部、投資銀行部、資產管理部等總部一級部門,招聘區域以北京為主。專家指出,市場化招聘有助于拓寬選才范圍、提升團隊專業性,但需警惕新任高管與企業文化融合的挑戰。
然而,誠通證券在“招兵買馬”的同時面臨人員流失壓力。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11月7日,公司從業人員較年初減少71人,2024年累計減少90人。對此,分析人士認為,這既反映證券行業激烈競爭的現狀,也與歷史包袱清理有關。自2022年股權劃轉后,原“新時代系”人員進入集中退出通道,屬于風險出清階段的“被動流失”。中國誠通需通過市場化招聘快速補齊投行、資管等核心條線,以匹配“服務央企”的定位。
受益于資本市場回暖,誠通證券上半年業績實現增長。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15億元,同比增長4.17%;歸母凈利潤2.18億元,同比增長20.28%。其中,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1.29億元,同比激增50.93%,成為最大亮點;自營業務凈收入1.77億元,同比增長20.2%,主要得益于固收投資止盈及權益投資低位加倉。不過,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雖增長超50%,但基數較低,不足200萬元;資管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則下降27.93%,不足800萬元。
從業務結構看,基金業務、經紀及信用業務、投資銀行業務為上半年收入前三名,營業收入分別為4.06億元、2.96億元、2.06億元。但凈收入最高的是自營業務,其次為經紀及信用業務、基金業務。公司通過控股子公司融通基金開展公募業務,上半年基金業務凈收入1.15億元,同比下降9.23%;管理規模1500.67億元,較去年末減少3.25%。盡管部分業務波動,但經紀與自營業務的強勢增長推動整體盈利改善。
與行業相比,誠通證券的業績增幅仍顯溫和。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150家券商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47%,凈利潤同比增長40.37%。更名后的三年中,誠通證券業績波動明顯:2024年營業收入17.45億元,同比略降;此前兩年也呈現漲跌起伏態勢。不過,兩融利息收入近兩年持續增長,2024年達4.97億元,同比增長34.48%,創歷史新高。
回顧歷史,誠通證券的巔峰出現在2015年大牛市期間,當年營業收入超40億元,歸母凈利潤超12億元,經紀、投行業務表現突出。但隨著市場轉熊及內部風險暴露,業績持續下滑。經過系統性重構與風險化解,公司逐步回歸正軌。如今,新任管理層面臨多重挑戰:既要快速兌現業績承諾,又要推動戰略轉型;既要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又要構建合規體系。席睿的投行背景被寄予厚望,若能將央企股東資源轉化為IPO、再融資等項目,或將形成人才吸引與業務增長的“正循環”;反之,若項目儲備不足,高成本人才可能再次流失。
當前,誠通證券手握中國誠通的資源與信用“明牌”,但業務格局與人才體系仍需重塑。市場環境的變化莫測,則為這場轉型增添了最大變數。在市場熱度推動下實現的業績增長能否持續,將考驗新任管理層的戰略定力與執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