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近日在社交平臺X上宣布,隨著星艦技術的突破,人類將首次具備大規模部署太陽能驅動的人工智能衛星的能力。他強調,這一技術路徑是實現每年1太瓦級人工智能算力部署的唯一可行方案,標志著太空計算進入全新階段。
據馬斯克透露,SpaceX目前承擔著全球超過90%的軌道有效載荷發射任務,其中中國約占5%,剩余份額由美國其他企業及國際機構分攤。他進一步預測,當星艦實現高頻次發射后,SpaceX的軌道運輸市場份額有望提升至99%以上。這一目標不僅關乎商業競爭,更被視為實現火星殖民計劃的關鍵基礎設施。
馬斯克旗下人工智能公司xAI正面臨重大挑戰。其位于田納西州的百萬GPU超算中心因電力供應不足陷入停滯,需額外建設發電設施才能滿足計算需求。這一困境凸顯了傳統能源體系與AI算力爆發式增長之間的矛盾,也促使行業探索替代方案。
在此背景下,多家太空初創企業提出創新構想:將數據中心送入近地軌道。通過直接利用太陽能供電,這些太空數據中心可規避地面電網的限制。Starcloud等公司已啟動簡化版AI模型的太空運行測試,并規劃建設吉瓦級軌道計算設施,試圖從根本上解決AI發展的能耗瓶頸。
馬斯克的火星計劃也在穩步推進。根據最新路線圖,星艦將于2026年底搭載擎天柱機器人登陸火星,為后續載人任務奠定基礎。若進展順利,人類首次載人火星任務可能在2029至2031年間實現,這將成為星際移民歷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