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具身智能技術不斷突破,曾經深耕消費電子代工的“果鏈”企業正加速向機器人領域進軍。近日,藍思科技宣布與越疆機器人達成10000臺四足機器狗整機組裝合作,并承接關節電機、結構件等核心部件的量產供應,標志著這家蘋果供應鏈巨頭正式切入“機器人鏈”核心環節。
這場轉型并非偶然。回溯至2011年,富士康CEO郭臺銘曾拋出“百萬機器人計劃”,雖未完全實現,卻揭示了代工巨頭對自動化生產的迫切需求。彼時,藍思科技已啟動整體生產自動化戰略,陸續研發六軸機器人、AOI視覺檢測系統等工業裝備;立訊精密則通過與拓斯達簽訂6.5億元智能工廠訂單,加速產線智能化改造。這些早期布局為如今向機器人領域延伸奠定了技術基礎。
當前,機器人業務正成為“果鏈”企業新的增長極。藍思科技近期動作頻頻:除與越疆機器人深化合作外,還投資750萬元成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并計劃于2025年11月啟用智能機器人新總部。據董事長周群飛透露,公司已構建從液態金屬材料到整機組裝的垂直整合平臺,2025年人形機器人預計出貨3000臺,四足機器狗超10000臺,關節模組、靈巧手等部件已進入北美及國內頭部機器人供應鏈。
領益智造同樣將機器人業務提升至戰略高度。今年6月,該公司發布“核心零部件+硬件服務+應用落地”三位一體戰略,鎖定全球具身智能硬件前三目標。目前,其消費電子、汽車、機器人三大業務已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產品矩陣覆蓋伺服電機、減速器等核心部件,并與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智元機器人等達成合作,獲得海內外客戶硬件訂單。
長盈精密的布局則更具針對性。2024年6月,該公司設立全資子公司長盈機器人,專注人形機器人領域。上半年,其海外人形機器人零件收入已超3500萬元,全年預計交付結構件產品價值超8000萬元。深圳松崗燕羅的機器人智能制造產業園預計四季度投用,其中6萬平米廠房專用于人形機器人生產,目前供應客戶的料號超過400個,項目從靈巧手傳動件逐步擴展至大尺寸傳動件。
富士康的轉型路徑更具標桿意義。今年初,其與優必選宣布建立全方位戰略合作,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1已在深圳龍華工廠實訓,第二階段將進入鄭州車廠。9月,關聯公司云智匯科技與優必選簽署全球協議,明確雙方在研發、制造及市場推廣的分工。富士康還將在休斯頓工廠部署由英偉達Isaac GR00T N模型驅動的人形機器人,為英偉達生產AI服務器,打造世界領先的AI智慧工廠。
立訊精密的布局則顯得更為穩健。雖然其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中表示“機器人應用場景多樣化,普及速度可能不及傳統消費電子”,但已明確在整機產品和核心零部件上進行綜合性布局。7月19日,立訊機器人總部基地在常熟開工,總投資50億元,達產后年產值預計達100億元,主要用于工業自動化裝備及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制造。
這場轉型背后,是3C企業天然的產業優勢。國泰海通證券研報指出,3C終端具備快速迭代和大批生產特征,供應鏈已形成“零部件-模組-整機”的專業化分工模式。以iPhone為例,從研發到批產的周期僅1年,對廠商響應速度要求極高。同時,3C產品在材料、相機等核心部件的創新上非常積極,產業鏈創新能力強。而人形機器人組成復雜,若大批部署,有望復制3C的代工模式。
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5萬億美元,中國預計到2030年擁有25.2萬臺人形機器人,2050年達3.02億臺,占全球存量的30%。這或許解釋了為何“果鏈”企業紛紛布局:當機器人開始組裝iPhone時,制造機器人的企業,或許正站在下一個“iPhone時刻”的起點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