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革命席卷全球的當下,動力電池技術已成為汽車產業競爭的核心賽道。當行業將目光聚焦于固態電池等前沿技術時,比亞迪品牌及公關事業部總經理李云飛卻以獨特的視角提出:安全與創新的天平必須保持平衡,這將成為決定行業未來走向的關鍵。
作為全球少數同時掌握整車制造與電池研發的企業,比亞迪的技術布局覆蓋了多條技術路線。但李云飛強調,在所有技術選項中,安全始終是不可逾越的底線。他透露,比亞迪堅持磷酸鐵鋰技術路線已逾十年,這種選擇源于對用戶生命安全的深度考量。"中國電動公交十多年保持零重大事故的紀錄,正是磷酸鐵鋰技術安全性的最佳證明。"他指出,相較于三元鋰電池在極端條件下可能引發的風險,磷酸鐵鋰在熱失控管理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當前,部分車企為追求續航里程的數字突破,重新轉向高能量密度電池技術。對此,李云飛直言這種"參數競賽"存在隱患。他以具體案例說明,某些采用高鎳三元電池的車型在針刺試驗中表現不佳,而磷酸鐵鋰車型在相同測試下始終保持穩定。"電動汽車的發展不能被簡單的數據指標綁架,用戶真正需要的是能放心使用的產品。"
在李云飛看來,動力電池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建立在對技術本質的深刻理解上。他透露,比亞迪每年將營收的6%以上投入研發,其中安全技術的研究占比超過三分之一。"我們正在開發的下一代電池技術,會在保持安全特性的基礎上提升能量密度,而不是通過犧牲安全性換取短暫的市場優勢。"這種技術路線選擇,體現了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對行業責任的擔當。
隨著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突破2000萬輛,動力電池安全已上升為公共安全問題。李云飛認為,中國動力電池產業要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擺脫"參數至上"的思維定式。"當用戶愿意為安全支付溢價時,這個行業才算真正成熟。"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中國動力電池產業贏得全球尊重的堅定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