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經由合資品牌主導的家用轎車市場,軒逸、朗逸等車型長期占據銷量榜前列,消費者形成了“選購家轎必看合資”的慣性思維。然而,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技術沉淀與品質躍升,這一局面正被徹底改寫。以長安逸動、吉利帝豪為代表的中國品牌,憑借高配置、強安全性和高性價比,正在重塑家轎市場的競爭格局。

面對第五代帝豪的強勢登場,連續五個月蟬聯自主品牌燃油轎車銷量冠軍的長安第四代逸動,以怎樣的實力穩固其市場地位?這場中國品牌家轎“雙雄會”的較量,正從設計語言、動力性能到智能科技展開全方位比拼。
在設計風格上,第四代逸動以“縱橫萬象美學”理念打造出極具未來感的外觀。無邊界前格柵、貫穿式LED光柱、發光徽標及電動尾翼的組合,既凸顯科技感又強化運動屬性。其0.28的超低風阻系數(第五代帝豪為0.288),不僅優化了高速行駛穩定性,更降低了能耗。相比之下,第五代帝豪采用12根鍍鉻直瀑立柱的前臉設計,雖呈現大氣中庸的視覺效果,但被業內評價為“模仿奔馳、沃爾沃風格”,原創度略顯不足。
動力系統的差異成為兩款車型的核心分水嶺。第四代逸動搭載的500Bar超高壓直噴新藍鯨發動機,可輸出141kW最大功率與310N·m峰值扭矩,動力參數全面超越第五代帝豪的1.5TD發動機(133kW/290N·m)。更關鍵的是,第四代逸動以7.29萬元的入門價即提供新藍鯨動力,而第五代帝豪需8.19萬元版本才配備渦輪增壓發動機。第四代逸動完成一箱油行駛1000公里的極限測試,每公里成本不足0.5元,且歷經400萬公里CA-TVS極限路試驗證,可靠性遠超依賴數字仿真的第五代帝豪。

智能科技領域,第四代逸動搭載的天樞智慧座艙全系標配DeepSeek AI大模型,支持1100+控制語義與雙音區識別,覆蓋全場景語音交互需求。其手機互聯系統兼容CarPlay、HUAWEI HiCar等五大主流平臺,實現跨品牌無縫連接。第五代帝豪雖配備Flyme Auto智能座艙,支持粵語識別與魅族手機深度互聯,但在兼容性上存在明顯局限。
空間表現方面,第四代逸動以2765mm軸距與1334mm后排寬度,通過精妙布局實現越級體驗。后排座椅整體放倒功能與攬月天窗的組合,既滿足大件物品運輸需求,又營造通透駕乘環境。第五代帝豪雖在車身尺寸(4815/1885/1480mm)上占優,但2755mm軸距與1320mm后排寬度的實際空間利用率,反而落后于第四代逸動。
安全架構的較量中,第四代逸動采用“中國十佳方舟籠高強度車身”,77.2%的高強鋼占比與“真5縱5橫”激光拼焊結構,構建起全方位防護體系。第五代帝豪的8大原生被動安全結構雖能提供基礎保障,但在材料強度與結構優化上稍顯遜色。
從市場表現看,長安逸動已暢銷全球101個國家,累計用戶突破190萬。2025年連續五個月穩居自主品牌燃油轎車銷量榜首的成績,印證了其產品力與用戶認可度的雙重優勢。面對第五代帝豪的新品沖擊,消費者需在“市場驗證的成熟選擇”與“新品嘗鮮風險”之間做出理性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