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期間,搜狐創始人張朝陽以多重身份亮相——物理學博士、互聯網企業家、科技觀察者。他在峰會開幕式后的媒體訪談中,圍繞人工智能革命、互聯網產業演進及創業生態等議題展開深度剖析,提出“互聯網正經歷從信息載體到數字基礎設施的質變”這一核心觀點。
針對全球互聯網發展格局,張朝陽將中國市場的特殊性喻為“創新試驗場”。他指出,依托10億級用戶規模,中國在算法推薦、移動支付等領域已形成全球領先優勢,尤其在AI技術追趕中展現出獨特路徑。“當全球還在討論技術可行性時,中國互聯網已通過大規模用戶驗證完成商業閉環。”這種規模效應不僅加速技術迭代,更催生出短視頻、直播電商等新業態。
在技術演進維度,張朝陽用“媒介革命”概括三十年變遷:從PC端文字內容到5G時代的視頻直播,從門戶網站到AI生成內容,信息獲取方式經歷五次范式轉換。他特別強調AI帶來的顛覆性影響:“傳統搜索像提供整棟建筑,而AI能直接拆解成磚塊重組答案。”但這位物理學者同時警示技術依賴風險,“人腦的深度思考能力不可被算法替代,知識儲備是邏輯推導的基礎”。
搜狐的戰略布局凸顯“傳統與新興并重”特征。張朝陽透露,平臺將重啟美劇采購戰略,通過正版化內容構建“關注流”生態,同時采用“長短劇結合”模式——既運營豎屏短劇流量,也自制橫屏精品內容。在技術賦能層面,AI已深度參與內容生產:為《張朝陽的物理課》生成零誤差公式字幕,自動生成長視頻精華摘要,這些創新使專業內容觸達效率提升40%。
面對自媒體創業浪潮,張朝陽給出“十萬元啟動資金”的可行性方案。他認為視頻平臺降低了創作門檻,個人IP可通過垂直領域深耕實現指數級增長。“但長期價值取決于專業深度,短期流量操弄終將曇花一現。”對于時間管理困惑,他以“人生需要折騰”鼓勵年輕人:“把熱情轉化為多線程任務處理能力,在自律循環中積累復利價值。”
在企業經營層面,張朝陽提出“現金流安全線+數據理論雙軌制”的生存法則。他以搜狐視頻的轉型為例:在保持媒體基因的同時,通過社交分發重構內容價值鏈,使“關注流”用戶日均使用時長突破50分鐘。“創業既要盯著每日數據指標,更要相信長期價值理論,在波動中堅持正確方向。”
烏鎮峰會的獨特氛圍也給張朝陽留下深刻印象。在這座江南水鄉,競爭對手與合作伙伴在酒吧、茶館的即興交流中碰撞思想,“這種脫離PPT的深度對話,往往能催生意想不到的合作機遇”。當被問及對數智未來的期待,他引用物理學的“互補原理”作答:“AI的數據處理能力與人類創造力恰似量子糾纏,共同推動文明躍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