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近期在人工智能領域邁出關鍵一步,計劃通過引入谷歌Gemini大模型升級語音助手Siri。這項合作涉及每年約10億美元的授權費用,蘋果將獲得定制版Gemini 2.5 Pro使用權,該模型擁有1.2萬億參數規模,較當前Siri使用的1500億參數云端模型實現算力指數級提升。
技術升級將重點優化三大核心功能:信息摘要生成效率提升40%,多任務規劃響應速度縮短至1.2秒內,復雜指令執行成功率突破92%。新系統支持128K token超長文本處理能力,可同時解析20頁文檔內容,并實現語音、文字、圖像的多模態交互。這些改進將使Siri在跨應用調度、網頁深度搜索等場景表現更接近人類助理。
經過半年技術評估,蘋果最終選定谷歌方案而非OpenAI或Anthropic。決策依據包含三方面考量:Gemini 2.5 Pro在MMLU基準測試中以89.6分領跑行業;混合專家架構使單次查詢成本降低65%;與谷歌長達15年的云計算合作基礎。值得關注的是,Anthropic Claude因年合作成本超15億美元被排除在外,顯示出蘋果對成本控制的高度重視。
技術架構采用分層協作模式:云端部署的Gemini模型負責處理網頁搜索、跨應用調度等高算力需求,蘋果自研模型則專注設備端健康數據、本地文件等敏感信息處理。這種"云端+本地"的混合架構既保證智能服務水平,又確保用戶隱私數據不出設備。谷歌特別承諾所有AI運算將在蘋果私有云服務器完成,數據加密強度達到軍用級標準。
升級計劃分兩階段推進:2026年春季隨iOS 26.4系統推送基礎功能更新,重點優化出行規劃、新聞摘要等場景;同年6月WWDC大會將展示深度整合方案,在iOS 27和macOS 27系統中實現跨設備連續對話、實時多語言翻譯等高級功能。測試版數據顯示,新Siri在多步驟任務完成率上較現有版本提升73%,用戶滿意度調查得分達到4.7分(滿分5分)。
混合專家架構的獨特優勢在于動態參數調用機制。雖然模型總參數超萬億,但每次查詢僅激活300-500億參數,這種設計使推理成本控制在每千token 0.003美元以內。蘋果工程師透露,該架構特別適合移動端部署,在iPhone 15 Pro上實測延遲低于200毫秒,滿足實時交互需求。
行業分析師指出,這次合作標志著蘋果AI戰略的重要轉折。通過整合外部先進模型與自研技術,蘋果既規避了全盤依賴第三方風險,又解決了自研大模型進展緩慢的困境。市場調研機構預測,升級后的Siri將使蘋果智能設備市場份額提升3-5個百分點,特別是在企業級用戶市場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