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CEO雷軍近日就易車原創節目發布的“小米YU7全網首拆”視頻公開表態,引發行業內外熱議。他在社交平臺發文稱,不僅完整觀看了拆解過程,更鼓勵YU7用戶通過該視頻深入了解產品細節,同時歡迎同行及技術專家提出專業意見。這一回應既展現了對產品質量的自信,也傳遞出開放透明的行業態度,為小米YU7的硬核實力再添注腳。

易車團隊的深度拆解從車身結構、電池防護、智能駕駛模塊等核心領域切入,全面解析了YU7的工藝水準。視頻顯示,該車型在材料選用、結構設計、三電系統集成及NVH控制等方面均達到行業領先標準,甚至經得起“顯微鏡級”的細節審視。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內蒙古赤峰車主李先生的真實事故案例被納入分析:其車輛在遭遇水泥罐車高速撞擊的極端情況下,乘員艙結構完整無變形,車門保持正常開啟功能,車主毫發無損。這一實例直觀印證了YU7在被動安全領域的卓越性能,有效增強了市場信任度。
雷軍同步披露了小米汽車嚴苛的研發測試體系。據介紹,小米SU7與YU7兩款車型累計投入近1400輛測試車,完成超2100萬公里實測里程,測試范圍覆蓋零下30℃的極寒、50℃的酷暑以及海拔5100米的高原等極端環境。雷軍特別強調,他本人每年都會參與實車測試,確保每款產品通過國家標準認證后才推向市場。這種“高管親測”模式與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的資源投入,為小米汽車構建起堅實的質量護城河。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此次事件折射出汽車測試領域的三大轉型方向:其一,極端工況驗證將成為標配,以適應全球氣候差異與復雜路況;其二,測試維度從單一性能向全系統覆蓋延伸,涵蓋機械結構、電子電氣、智能交互等所有關鍵模塊;其三,測試資源投入持續加碼,頭部企業正通過海量數據積累構建技術壁壘。隨著虛擬仿真、AI算法等創新技術的滲透,未來汽車測試將形成“數字孿生+實車驗證”的雙軌模式,在提升效率的同時實現更精準的缺陷識別與性能優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