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四屆全國核物理及核數據中的機器學習應用研討會在南華大學圓滿落幕。這場為期三天的學術盛會吸引了來自國內外80余所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近300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核物理與人工智能交叉領域的前沿問題。
會議開幕式上,南華大學副校長王利華詳細介紹了該校在核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他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會議搭建起跨學科交流的橋梁,促進核物理與機器學習領域的深度合作,推動更多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煥喬在主題發言中指出,機器學習技術為核物理研究開辟了新的路徑,為解決復雜核問題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馬余剛院士則強調,當前核物理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傳統研究范式,這種變革將深刻影響未來核科學的發展方向。
會議期間,學術交流活動精彩紛呈。組委會共安排了39場專題報告和24幅學術海報展示,內容涉及核結構理論模型、核數據計算分析、核技術應用等多個細分領域。與會代表就各自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展開了深入討論。
作為本次會議的特色環節,講習班邀請了華中師范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的知名專家進行授課。課程內容涵蓋機器學習的數學物理基礎、軟件工具實操以及在核領域的具體應用案例,為參會青年學者和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
經過專家評審,6名學生的優秀海報作品獲得表彰。這些作品展示了青年學子在核物理與機器學習交叉領域的新思路和新發現,體現了我國核科學研究的后備力量。
據悉,該研討會由中國核物理學會聯合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及多所知名高校共同主辦。自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四屆,逐步發展成為我國核領域重要的學術交流平臺,對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推動核科學技術創新發揮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