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千年水鄉的櫓聲與數字浪潮相遇,烏鎮正以全新姿態擁抱數智時代。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期間,這座江南古鎮通過5G-A網絡、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構建起覆蓋交通、養老、消費等場景的智慧生態體系,成為觀察中國數字化進程的重要窗口。
在烏鎮的街巷間,一只背著測試設備的機器狗成為網絡保障的"移動哨兵"。這款由中國移動研發的"網優獵手"搭載5G模塊和環境感知系統,能自主完成網絡質量巡檢。當后臺AI系統檢測到信號異常時,機器狗可迅速抵達指定區域,通過頭頂的探測頭實時采集無線環境數據,并在5分鐘內完成參數優化。"過去需要半天處理的網絡故障,現在通過AI決策和機器狗協同,效率提升了數十倍。"浙江移動工程師萬楊介紹,這種"空地一體"的巡檢模式已覆蓋峰會核心場館及周邊3平方公里區域。
智慧化改造的觸角正延伸至交通領域。作為全國"車路云一體化"試點城市,桐鄉市在G320國道部署了14個智能路口,通過激光雷達、低時延相機和邊緣計算單元,構建起"空中無人機+地面感知設備"的立體監測網絡。浙江移動打造的動態綠波控制系統,可根據實時車流自動調整信號燈配時,使試點路段通行效率提升15%。"5G-A網絡的毫秒級響應能力,讓車道級交通事件識別成為現實。"項目負責人朱佳敏指著數字大屏上的車輛軌跡數據說道,系統還能通過V2X通信向駕駛員推送紅綠燈倒計時、危險預警等信息。
養老服務的數字化轉型在烏鎮養老院展現得淋漓盡致。兩只機器狗正在活動室為老人們表演舞蹈,大狗播放著越劇選段,小狗隨著音樂搖擺轉圈。這些搭載陪伴系統的機器人不僅能定時提醒服藥,還能通過毫米波雷達監測老人夜間起夜情況。"每位老人的健康數據都會實時上傳至數字孿生平臺。"浙江移動解決方案經理朱彩霞展示著系統界面,血壓、血氧、睡眠質量等指標經過AI分析后,會自動生成個性化健康建議。院內配備的外骨骼機器人和智能拐杖更成為康復利器,后者集照明、音樂播放、SOS定位功能于一體,即使在地下室也能精準定位。
商業場景的變革同樣引人注目。烏鎮南柵藝術街區的"AI無人小店"內,顧客掃碼進門后,5G攝像頭和智能傳感器會自動識別商品取放行為,離店時通過移動支付完成結算。這種24小時營業模式不僅降低人力成本,還通過"陽光廚房"系統讓后廚操作透明化。"改成無人值守后,夜間營業額增加了30%。"金杏超市店主錢先生指著手機上的預警記錄說,系統曾及時制止過一起商品誤拿事件。浙江移動構建的智慧街區管理系統,已實現對30余家商戶的人流分析、消防通道監測和異常聚集預警。
從網絡基礎設施到民生服務應用,烏鎮的數字化實踐正在重塑傳統水鄉的生產生活方式。當5G-A的"數字筋骨"與AI的"智慧大腦"深度融合,這座千年古鎮不僅保留著青石板路的溫潤,更煥發出數智時代的勃勃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