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家地方彈簧廠起步,到成為首家登陸“A+H”資本市場的中國豪華新能源車企,賽力斯用四十年時間完成了制造業的華麗蛻變。11月初,這家重慶車企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以140.16億港元的募資規模創下中國車企IPO紀錄,也標志著中國汽車工業向全球高端市場發起新一輪沖鋒。
在傳統豪華車領域,“BBA”長期占據主導地位,但賽力斯旗下問界系列車型的崛起打破了這一格局。問界M9上市21個月交付量突破25萬輛,超越同價位寶馬、奔馳車型登頂中國50萬元級市場;問界M7以20萬輛年銷量成為30萬元級最暢銷自主品牌車型;今年4月推出的問界M8累計交付超10萬輛,穩居40萬元級市場榜首。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問界品牌在消費者青睞指數和檔次排名上已與德系豪車比肩。
這家企業的進化史堪稱中國制造業升級的縮影。1986年,創始人張興海從彈簧制造切入汽車產業鏈,2003年通過與東風集團合資進入整車領域,打造的東風小康系列車型曾長期位居行業前三。2016年登陸A股后,賽力斯開啟第三次轉型,與華為的跨界合作開創了汽車產業新模式。2022年問界M5創下新品牌87天銷量破萬的紀錄,標志著企業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跨越。
支撐其資本市場的底氣來自亮眼的財務數據。2024年企業營收達1451.76億元,同比增長305%,凈利潤59.46億元,新能源汽車毛利率提升至26.21%,成為全球第四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今年前三季度,營收與凈利潤繼續保持雙位數增長,問界全系累計交付突破80萬輛,刷新中國新能源豪華品牌交付紀錄。
港股上市被視為全球化戰略的關鍵跳板。此次IPO吸引22家基石投資者參與,包括重慶產業母基金、廣發基金等機構。募資用途中,70%資金將投入研發,重點發展AI智能座艙、輔助駕駛技術及動力系統;20%用于建設海外銷售網絡和充電設施;10%加強海外車型適配研發。企業計劃在歐洲、中東設立100家體驗中心,與華為共建覆蓋主要國際市場80%高速公路的超充網絡。
在產品力驗證方面,賽力斯已完成跨越歐亞大陸的極端環境測試。8輛問界汽車歷時數月穿越22國,行駛1.5萬公里,經受住高原、沙漠、極寒等考驗。但出海過程中也發現充電設施差異、交通法規不同等挑戰,這促使企業加快產品本土化改造。目前其新能源汽車已進入70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營收占比雖僅2.3%,但擴張空間巨大。
技術路線選擇上,賽力斯重新定義了豪華車標準。董事長張興海提出“智慧重塑豪華”理念,將智能化主動安全技術視為核心競爭力。企業研發開支從2023年的16.97億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9.3億元,重點提升魔方技術平臺架構能力。近期與字節跳動旗下火山引擎的合作,更將具身智能技術引入汽車領域,探索多模態大模型在決策控制中的應用。
供應鏈整合方面,企業將300家一級供應商精簡至100家,引入20家世界級供應商。寧德時代、延鋒等企業以“廠中廠”模式入駐超級工廠,重慶本地核心供應商達13家。這種產業集群模式使關鍵生產工序自動化率達100%,質量數據實現全流程自動采集。
在新能源滲透率較低的海外市場,賽力斯正改變競爭規則。當歐洲市場滲透率為19.8%、北美僅9%時,企業選擇以高端車型切入,用技術優勢重塑品牌價值。這種戰略突破顯示,中國車企的全球化不再依賴性價比,而是通過精準市場定位和持續技術創新實現價值躍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