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香港金融科技周于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拉開帷幕,作為這一全球金融科技盛會的第十屆活動,其規模創下歷史新高。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開幕式,與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杰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及數十位來自中國內地的人工智能、金融科技領域領軍人物共同探討行業趨勢。
在人工智能技術深度滲透金融領域的背景下,大模型的應用成為本屆峰會核心議題之一。度小滿首席執行官朱光與香港大學副校長、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林晨展開深度對話,系統闡釋了人工智能技術如何重塑金融服務模式。
朱光指出,新一代大模型已突破單純知識儲備的局限,在邏輯推理能力上實現質的飛躍,這為金融行業帶來革命性變革。以度小滿的實踐為例,企業通過部署人工智能系統,每日可實時分析6萬至7萬次客戶交互數據,涵蓋電話、企業微信及移動應用等渠道。系統不僅能精準識別客戶投訴焦點和產品改進需求,更能通過趨勢分析預測需求變化,使產品迭代周期大幅縮短。
在風險控制等核心金融場景中,人工智能展現出超越傳統算法的決策能力。度小滿將大模型應用于信貸審批流程,通過模擬資深信審員的決策邏輯,將單筆審核時間從10分鐘壓縮至30秒,同時將風險識別準確率提升50%以上。這種技術賦能使得基層員工也能具備專業級的決策能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人工智能正在推動普惠金融從理念走向實踐。朱光描述了一個全新場景:借助智能體技術,每位普通用戶都能獲得專屬金融顧問服務。系統通過分析用戶的財務狀況、風險偏好等維度數據,可量身定制理財方案。無論是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還是個體商戶,都能獲得精準匹配的金融服務——從個性化理財規劃到現金流適配的小額信貸,再到定制化保險產品。
林晨教授從學術視角補充了技術演進方向。他預測,未來個人將擁有多個專業化金融智能體,分別負責理財規劃、信貸管理、投資咨詢等不同領域。這些智能體在Web3.0環境下,可通過智能合約實現自動化交互,構建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務網絡。這種模式將在普通人不太熟悉的領域發揮獨特價值。
關于人工智能對教育領域的影響,林晨認為技術將帶來根本性變革。在AI輔助教學場景中,每個學習者都能獲得定制化的關注,這種基于數據驅動的關注分配完全消除人為偏見,有助于釋放個體潛能。他特別強調,教育過程中的人類情感互動不可替代,但人工智能能極大提升教學資源的分配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