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一屆北京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北京老博會)現場,一場關于智慧養老的技術革新正悄然展開。北京芳華正茂科技有限公司以“智享銀齡”為主題,攜其自主研發的“FIM家庭信息模型+AI大腦”智慧養老解決方案亮相,成為展會焦點。該方案通過構建全屋感知網絡,將30余種智能設備融入日常生活場景,實現科技與養老的深度融合。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技術讓家成為主動服務的超級智能體。”芳華正茂CEO陳魯遙在開幕式上介紹,系統通過睡眠伴侶、跌倒雷達、互動電視盒子等設備,實時采集環境、行為和體征數據,經AI大腦分析后,自動匹配服務方案并聯動養老驛站、智能家居等終端。例如,當老人沐浴滑倒時,毫米波雷達與語音確認技術會立即啟動三級預警;若夜間睡眠質量持續下降或呼吸異常,系統將預判風險并通知緊急聯系人。
技術核心在于三層架構的無感化設計。首層是非接觸式感知網絡,30余種設備隱于家居環境:睡眠檢測功能被集成在小夜燈中,語音呼救系統藏于智能面板,跌倒檢測雷達則與吊頂設計融為一體。第二層是FIM家庭信息模型,通過自主學習與個性化數據蒸餾,動態優化30余種場景算法。第三層為AI決策中樞,以規則引擎構筑邏輯防線,結合深度時序網絡預判風險,將被動響應升級為主動關懷。
在金隅天壇家具合作展區(W48),“科技適老化”的實踐令人耳目一新。營銷總監李守文演示了隱形適老設計的巧妙之處:老人無需改變生活習慣,睡眠期間系統自動守護,跌倒瞬間語音提示響起,電視視頻通話可隱蔽尋人,并與智能門鎖、面板多端聯動。“真正的智慧養老,是讓技術隱于無形,讓服務無處不在。”他強調。
海淀民政展區(W34)則展示了技術與公共服務的協同效應。感知網絡直連社區養老平臺,形成“風險識別-自動派單-閉環處置”全鏈條。現場模擬中,跌倒雷達觸發報警后,系統即時調度社區資源響應,體現了智慧養老從家庭到社區的延伸。
產學研合作是技術迭代的關鍵。芳華正茂聯合華中科技大學攻堅醫養模型算法,北京郵電大學優化低功耗傳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研發多模態數據采集。目前,該方案已在京津冀、陜西、山西等十余省市的社區落地,可根據城鄉需求定制適配。“科技的本質是向善。”陳魯遙表示,每一行代碼、每一顆傳感器,都在踐行“用科技讓老年生活更美好”的承諾。展會上,夕陽透過窗戶灑在老人含笑的面龐上,恰是對這一理念最溫暖的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