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家以技術見長的車企開始深度聚焦用戶體驗時,行業格局往往會發生微妙變化。比亞迪近年來的轉型軌跡,正印證著這一規律。過去被貼上"電動化強、智能化弱"標簽的比亞迪,如今正通過交互細節的革新,重新定義用戶對智能汽車的認知。

三年前的秦PLUS DM-i與最新上市的方程豹鈦7形成鮮明對比。前者搭載的驍龍625芯片已顯陳舊,車機系統存在幀率低、語音響應遲緩等問題,OTA更新頻率低且主要聚焦系統修復。而鈦7配備的車規級8295芯片,將屏幕觸控延遲從150毫秒壓縮至50毫秒,配合流暢的Android定制系統,實現了連續語音識別、免喚醒操作等進階功能。當用戶說出"寶寶睡著了",系統會自動調暗氛圍燈、關閉高音喇叭并切換空調柔風模式,這種場景化交互已超越基礎功能需求。
這種轉變源于企業戰略的重心遷移。過去比亞迪奉行"成本與續航雙優先"策略,如今則將"用車場景理解"提升至同等高度。方程豹鈦7上市30天內完成兩次OTA升級,新增兒童座椅遠程控制、香氛系統自定義、儀表盤主題切換等功能,徹底擺脫"修BUG"式更新模式。這種變化折射出企業對用戶需求的深度挖掘——從單純的技術參數競爭,轉向生活場景的精準覆蓋。
產品配置的升級更具象化地展現了這種轉型。鈦7標配的"舒芙蕾座椅"采用多層發泡工藝,冷暖箱支持-6°C至50°C寬溫域調節,三款大師調香香氛系統可隨駕駛模式自動切換。更值得關注的是生態聯動:與好孩子兒童座椅打通數據接口,實現入座自動調節安全帶提醒;寵物模式可聯動空調、車窗與空氣凈化系統,構建完整的車載生態圈。這些創新并非技術突破,而是對用戶生活方式的重新解構。

行業觀察者注意到,比亞迪的產品發布會已從技術參數宣講轉向場景體驗展示。這種轉變暗合市場發展規律——當三電技術差距縮小,智能化水平與場景適配能力正成為新的競爭焦點。方程豹鈦7的配置邏輯顯示,比亞迪正在補強用戶感知這個關鍵維度,其學習對象直指理想等場景化創新標桿。
對于年銷數百萬輛的車企而言,這種轉型需要強大的體系支撐。比亞迪將硬核技術與軟性服務相結合,在控制成本的同時實現規模化落地,這種能力組合正在重塑行業競爭規則。當其他品牌還在糾結電池能量密度時,比亞迪已通過場景化創新構建起新的護城河,這種轉變或許預示著智能汽車競爭進入下半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