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享菁英”第十屆女性創新創業大賽的現場,侯秋云與她的“興化魚圓”項目猶如一股清新之風,吸引了眾多目光。這位來自興化的女性創業者,不僅帶來了一個充滿潛力的創業項目,更展現了對家鄉非遺美食的深厚情感,以及用科技手段賦能傳統美食的堅定決心。

侯秋云的創業靈感源自對家鄉非遺美食——興化魚圓的熱愛。這門手藝在她的家族中已經傳承了三代,每當看到爺爺親手制作的魚圓因保質期短而只能在當地銷售時,她心中便涌起一股遺憾。這份遺憾,最終化作了推動她跨界創業的動力。從事食品加工與貿易15年的她,毅然決定將傳統魚圓進行工業化改造,目標是在不添加任何防腐劑的情況下,將魚圓的保質期從一天延長至一年,讓這份傳統美味能夠走出興化,走向全國。
實現這一目標,侯秋云面臨著巨大的技術挑戰。如何平衡傳統口感與現代化量產,成為了她創業路上的最大難題。為了復刻并保留魚圓那份“鮮、嫩、彈、滑”的傳統風味,她的團隊進行了上百次實驗,最終成功研發出-180℃速凍鎖鮮技術和無酶添加凝膠增強技術,攻克了即食魚圓的儲運難題。這些技術上的突破,構成了項目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的核心優勢在于技術的獨占性。”侯秋云介紹道,她們不僅掌握了無添加保鮮技術,還實現了從源頭養殖到終端銷售的全產業鏈控制,確保了產品品質和成本優勢。同時,數字化技術的融入也為這個傳統美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生產線上,工業互聯網和智能控溫技術的深度融合,使得產品合格率從80%提升至95%。

技術瓶頸的突破,讓市場對侯秋云的項目給予了熱烈回應。她的產品成功進入了盒馬、清華、北大等高端商超和高校食堂,這不僅是對產品品質的認可,更是對她創業初心的肯定。侯秋云深知,項目的成功不僅僅在于商業上的成就,更在于它所帶來的社會價值。她的項目已經帶動了2000多戶農戶增收,創造了60多個就業崗位,并幫扶了2個經濟薄弱村。在拼多多平臺上,她的產品更是做到了細分品類的領先地位。
作為一名女性創業者,侯秋云在資源對接初期也曾因性別而遭遇質疑。但她從未將此視為劣勢,反而認為女性堅韌的特質是她的優勢。她選擇用數據和成果來證明自己,用技術、專利和市場反饋來贏得合作伙伴的信任和尊重。在她看來,大賽打造的“女性創業社群”是一個寶貴的資源平臺,讓她從其他姐妹身上學到了柔韌并濟的智慧。
本次大賽首次拓展至沿滬寧地區,為侯秋云提供了跨區域產業鏈協同的契機。她計劃借助該區域發達的物流網絡拓展長三角市場,并積極參與區域標準共建,立志將興化魚圓打造成為沿滬寧地區的美食文化名片。大賽提供的“專班對接”機制,讓她感受到了跨區域協同的便利和高效。
回顧參賽歷程,侯秋云對導師的一對一輔導印象深刻。食品領域專家的實戰指導,針對供應鏈痛點提出的數字化改造建議,優化了庫存周轉率,讓她受益匪淺。而“菁英好物市集”的直播試水,則讓研發團隊更貼近市場,降低了試錯成本。
結合自己的創業經歷,侯秋云想對正在或準備創業的女性朋友們分享她的心得:“創業是一場馬拉松,別怕慢,但要穩。”她建議,要找到熱愛與市場的結合點,善用女性的共情力構建有溫度的團隊,主動鏈接生態資源避免單打獨斗。在她看來,女性創業者應該抱團取暖,共同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