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數字動畫邂逅千年成語典故,當生成式AI助力城市探索之旅,當青少年化身網絡安全衛士——這些充滿未來感的場景,正在第二十四屆上海市青少年計算機創新應用競賽的舞臺上真實上演。這場由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主辦,楊浦區青少年科技站與上海市控江中學聯合承辦的科技盛會,吸引了全市三年級以上中小學生踴躍參與,通過數智媒體創作、算法思維挑戰、數字技術創新三大類競賽項目,為青少年搭建起連接科技與人文的實踐平臺。
在數智媒體創作領域,"數字動畫設計"項目以"慧語新篇——成語里的中華科技"為主題,構建了專屬成語知識庫。參賽學生需從"百煉成鋼"的冶煉智慧、"海市蜃樓"的光學奧秘等典故中選取素材,通過數字動畫技術進行創意演繹。項目負責人表示:"這不僅是技術比拼,更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深度融合,讓青少年在創作中感受中華科技文明的魅力。"與此同時,"AI智能應用"項目則緊扣時代脈搏,要求學生以"城市即課堂"為理念,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設計城市行走路線,完成視頻素材生成與腳本創作。恰逢上海市青少年科創體驗中心新樓啟用,項目特別鼓勵學生走出教室,在真實場景中完成從科技感知者到創造者的角色轉變。
網絡安全戰場成為本屆競賽的焦點之一。在"網絡安全挑戰"項目市級決賽中,81支戰隊、200余名學生展開激烈角逐。競賽設置"網絡安全知識答題"與"解題奪旗賽(CTF)"雙重環節,前者涵蓋網絡安全法規、保密教育等內容,后者通過流量分析、CRYPTO密碼學、WEB安全等實戰題目,考驗選手的技術功底與團隊協作能力。可視化排行榜實時更新戰況,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作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青少年網絡安全競賽之一,該項目不僅為學生提供技術切磋平臺,更通過沉浸式競技強化其法治觀念與責任意識,為培養高素質網絡安全人才注入新動能。
傳統項目同樣煥發新活力。"Python程序設計"項目持續錘煉學生的算法思維與代碼能力,而"移動應用開發"項目則以"科技賦能教育,智慧連接未來"為主題,鼓勵學生為校園場景設計實用移動應用。這些項目得到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創新中心、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等多家單位的技術支持,展現了教育界與產業界的深度協同。
自1990年代初以DOS漢字錄入競賽起步,到如今涵蓋AI應用、網絡安全等前沿領域,上海市青少年計算機創新應用競賽始終與信息技術發展同頻共振。三十余年來,這場科技盛會已成為申城青少年數字創新能力培養的"搖籃",為一代代年輕人打開通往數字世界的大門,助力他們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