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公安交管部門近日披露,洪山區發生全國首例針對無人駕駛測試車輛的蓄意“碰瓷”案件,涉案出租車駕駛員和某因兩次制造事故騙取賠償被依法處罰。該案突破傳統交通違法取證模式,通過多維度數據溯源鎖定關鍵證據,為新型交通違法案件偵辦提供了示范樣本。

面對新型違法形態,交管支隊組建由事故處理、科技信息、法制審核等多部門聯合的專案組,創新采用“三維溯源法”展開偵查。技術人員首先調取無人駕駛車輛的云端運行日志,通過算法回溯確認事發時系統已準確識別后方車輛,并保持1.2米以上的安全間距。同時,通過道路監控視頻分析發現,和某在兩次事故前均存在異常駕駛行為:提前降低車速尾隨測試車輛,在對方啟動變道時故意保持極近車距,為撞擊創造條件。
司法鑒定中心出具的《車輛動力學分析報告》進一步證實,8月5日事故中,出租車在撞擊前0.8秒突然由25km/h加速至38km/h,而無人駕駛車輛此時已完成變道動作并保持勻速行駛。面對鐵證,和某承認其通過觀察無人駕駛車輛“變道謹慎”的特點,專門選擇測試路段實施詐騙的違法事實。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條,交管部門對其處以2000元罰款、暫扣駕駛證三個月的處罰,并追繳全部違法所得。
該案辦理過程中,交管部門與自動駕駛企業建立數據共享機制,首次將車輛運行算法、云端決策日志等新型證據納入交通事故認定體系。法律專家指出,此類案件的偵破標志著交通管理從“現場勘驗”向“數字溯源”的轉型,為應對自動駕駛時代的新型違法犯罪提供了重要實踐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