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三名航天員張陸、武飛、張洪章開啟為期半年的太空任務。此次飛行不僅承載著人類探索宇宙的使命,更首次將4只實驗小鼠送入中國空間站,標志著我國空間生命科學研究邁入哺乳動物實驗新階段。
此次運送的6項空間科學實驗樣品總重達63.2公斤,其中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與動物研究所聯合研發的"空間動物品系篩選與飼養關鍵技術驗證"項目備受矚目。科研團隊精心挑選了2雄2雌共4只近交系小鼠,這些基因組與人類高度相似的生物模型,將成為研究空間環境對哺乳動物影響的"先鋒隊員"。
為保障小鼠在極端太空環境中的生存,科研人員設計了高度集成的實驗裝置。這個形似雙胞胎金屬箱的密封空間,配備透明觀察窗以便實時監測。內部集成了特制飼料供給系統、循環凈水裝置和自動化排泄物收集模塊,所有設備均針對微重力環境進行防飄浮改造。特別設計的彈簧狀隱蔽結構,模擬了小鼠天然的穴居環境,有助于緩解其焦慮情緒。
發射階段,科研團隊采用特殊減震方案,將實驗單元固定在飛船貨物區的軟質包裝中,最大程度降低火箭升空時的重力過載影響。當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后,航天員需按規程將實驗裝置從生保系統中取出,轉移至天舟九號提前運送的空間哺乳動物飼養艙。
此前,中國空間站已成功開展秀麗隱桿線蟲、果蠅、斑馬魚等非哺乳類生物的微重力實驗,積累了大量基礎數據。此次哺乳動物實驗將填補空間生命科學領域的關鍵空白,為未來長期太空駐留提供重要參考。科研人員透露,小鼠在軌期間的行為數據、生理指標變化,將幫助揭示微重力環境對哺乳動物多器官系統的影響機制。
根據實驗計劃,這4只小鼠將在太空生活5至7天。期間它們將與神舟二十號、二十一號乘組的6名航天員短暫共處,隨后隨神舟二十號返回艙重返地球。地面接收團隊已做好全方位準備,將對回收小鼠進行系統檢測,對比分析空間環境對生物體的具體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