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母公司Alphabet近日公布了最新季度財務報告,數據顯示其總營收達到1023.4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6%,超出華爾街分析師預期逾20億美元。核心業務線全面突破預期,攤薄后每股收益達2.87美元,推動盤后股價飆升近8%。這一成績單不僅印證了AI技術對傳統業務的賦能效應,更揭示出互聯網巨頭在技術變革期的戰略布局方向。
作為同時掌控桌面端(Chrome瀏覽器)、移動端(Android系統)及AI大模型(Gemini、Waymo)的科技巨頭,谷歌的財報被視為觀察AI商業化進程的重要窗口。本季度搜索廣告業務以565.67億美元收入領跑,同比增長14.5%,較市場預期高出15億美元。值得關注的是,其推出的AI對話模式(AI Mode)已吸引超7500萬日活用戶,該模式通過在對話結果中嵌入可跳轉廣告鏈接,在保持用戶體驗的同時探索商業化路徑。管理層透露,AI Mode的廣告定價與傳統搜索趨同,點擊率數據印證了這種創新模式的可行性。
云業務板塊延續爆發式增長態勢,單季度營收突破152億美元,利潤率攀升至23.7%,創下硬件服務業務向軟件級利潤水平靠攏的奇跡。積壓訂單規模達1550億美元的云端業務,不僅成為集團增長新引擎,更驅動資本開支持續加碼。本季度資本支出達240億美元,全年指引雖略低于市場預期,但前三季度累計投入已達636億美元,顯示谷歌在AI基礎設施領域的堅定投入。
傳統展示廣告業務出現環比持平、同比下滑2.6%的態勢,反映出谷歌戰略重心向高價值領域遷移。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訂閱服務與設備業務,該板塊以20.8%的同比增速創下128.7億美元營收新高,訂閱用戶規模突破3億大關。其中Google One訂閱服務表現亮眼,1.5億用戶中有相當比例來自每月19.9美元的AI功能套餐,驗證了"AI即服務"的變現潛力。
在成本控制方面,谷歌展現出穩健的運營能力。研發費用維持在營收15%左右,銷售費用控制在7%區間,即便三季度產生訴訟一次性支出,管理費用率仍保持在4%水平。值得關注的是,在硅谷科技公司普遍裁員降本的環境下,谷歌雇員規模逆勢擴張至19萬人,凈增超3000人,用實際行動駁斥了"AI替代人力"的簡單論斷。
業績會披露的運營細節進一步勾勒出AI技術落地的真實圖景:Gemini大模型月活用戶達6.5億,API每分鐘處理70億tokens;視頻生成工具VEO3單季度產出2.3億內容,新晉產品banana雖在交互模式上創新,但管理層未披露具體收入數據。這些信息折射出當前AI應用仍處于模式驗證階段,"AI+傳統業務"的融合路徑比純粹的技術創新更具現實可行性。當OpenAI等競爭對手加速商業化布局時,谷歌正通過搜索、云、訂閱三大場景構建AI技術的護城河,這場技術變革期的戰略博弈遠未到終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