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鑫達鋼鐵有限公司軋鋼總廠線材分廠始終將降本增效作為經營管理的核心目標,堅持“降本不降質、增效更增優”的原則,通過激發各工段、車間的自主創新活力,將精細化管理理念融入生產全流程,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其中,后區維修工段與各生產車間的實踐探索尤為突出,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降本增效模式。
在設備維護領域,后區維修工段針對PF鏈導槽頻繁損壞的問題,突破傳統“整體更換”的思維定式,組建專項技術團隊深入生產一線。技術人員連續多日跟蹤PF鏈運行狀態,精準定位C型鉤小車顛簸時的受力點,詳細測量導槽損壞部位的尺寸參數,并結合周邊設備結構特點,最終確定“局部切割+定制修復”的創新方案。該方案僅對受損導槽片段進行精準切除,按原尺寸定制新部件,通過焊接強化與平整度調整完成修復,既減少了備件消耗,又將檢修時間縮短60%以上。實施后,PF鏈運行穩定性顯著提升,C型鉤小車顛簸問題徹底解決,設備輪子磨損周期恢復正常,保障了生產線24小時連續穩定運行。
后區維修工段的突破性實踐,帶動了線材分廠各車間的自主改善熱潮。各生產單元結合自身工藝特點,推出了一系列針對性強、實效顯著的降本舉措。例如,某車間通過優化軋機冷卻水循環系統,使水資源利用率提升25%;另一車間改進鋼材打包工藝,將包裝材料消耗降低18%。這些項目覆蓋生產、設備、物流等全鏈條,形成了“全員參與、全流程優化”的改善格局。
線材分廠的降本增效實踐,不僅實現了經濟效益的顯著提升,更構建了持續改進的良性機制。每一項創新舉措的落地,都通過“問題識別—方案驗證—效果評估—標準固化”的閉環管理,確保改善成果可量化、可復制。員工在參與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問題為導向、以創新為手段”的工作思維,主動挖掘生產環節中的改進空間。這種自下而上的創新生態,為企業應對市場挑戰提供了堅實支撐。
當前,線材分廠正以設備修復創新為起點,持續深化降本增效實踐。通過完善激勵機制、搭建技術交流平臺、強化跨部門協作,推動改善項目向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方向升級。各工段、車間以“釘釘子精神”深耕生產細節,用數據說話、用效果驗證,不斷探索節能降耗、提質增效的新路徑,為企業在行業競爭中贏得先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