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DeepSeek研究員、“AI天才少女”羅福莉正式確認加入小米,這一消息引發科技圈廣泛關注。這位95后技術新星從學術新銳到行業焦點,其職業軌跡折射出當下AI領域激烈的人才爭奪戰。
羅福莉的學術起點并不在傳統計算機強校。本科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的她,2019年以北大計算語言學專業研究生身份,在人工智能頂會ACL上獨攬8篇論文,保研北大的經歷與學術成果使其迅速躋身“天才少女”行列。但真正讓她成為全網焦點的,是2024年底至2025年初參與研發的DeepSeek-V2大模型——這款以中文能力躋身全球第一梯隊、定價僅1元/百萬Tokens的模型,因高性價比被稱為“AI界拼多多”,作為核心開發者的羅福莉由此站上行業聚光燈下。
2025年初,一則“雷軍千萬年薪挖角”的傳聞將羅福莉推上熱搜。盡管年薪真實性未獲證實,但DeepSeek員工、技術天才、小米創始人親自邀約的標簽疊加,讓這位95后技術者成為跨圈層話題。今年2月,有媒體發現其知乎認證從“DeepSeek員工”變為空白,親屬證實她已到新崗位履職,但當時新東家未明。
直到10月,小米AI團隊與北大聯合發布的MoE與強化學習論文中,羅福莉的名字首次出現在小米相關研究中。結合其職場動態,外界推測她于2025年初完成離職,隨后以核心成員身份參與小米AI項目,直至近日正式官宣。
小米此次“攬才”被視為戰略級布局。今年4月,小米開源MiMo大模型,同步推進萬卡GPU集群建設,疊加智能家居與智能汽車的生態優勢,羅福莉的技術專長或將直接賦能小愛同學智能化升級、汽車智能駕駛決策優化等場景。業內人士指出,這種“技術+生態”的協同空間,或是吸引頂尖人才的關鍵。
羅福莉的案例折射出AI行業人才競爭的白熱化。當前,無論是字節跳動等大廠還是創業公司,均將“能落地產品的技術大牛”作為核心爭奪對象。例如字節張一鳴設立的知春未來科技體驗營,計劃每年招聘30名16-18歲預備研究員,聚焦具身智能機器人開發,側面印證了行業對頂尖人才的渴求。
值得注意的是,羅福莉始終保持技術人的純粹。盡管頭頂“天才少女”光環,她多次強調自己“低起點”的背景,并表示“只想安安靜靜做難而正確的事”。在流量至上的時代,這種對技術的敬畏與專注,使其成為行業的一股清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