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圖投資創始合伙人馮衛東在消費投資領域深耕多年,自2011年起,這家機構便將投資重心轉向消費行業。此前,天圖的投資范圍較為廣泛,但通過項目復盤發現,真正達到預期回報的往往是消費類項目。這類項目的成功路徑相對清晰,預期與實際結果高度吻合;而科技類項目雖偶有高回報案例,但成功邏輯難以復制,更多依賴偶然因素。
消費企業是否具備護城河?這一質疑自天圖布局消費領域以來便持續存在。以2010年投資的周黑鴨為例,該項目最終帶來20倍回報,有力回應了外界對消費行業壁壘的質疑。馮衛東指出,消費企業的護城河并非依賴單一技術突破或專利,而是由多維度要素構成的復雜系統。
在需求端,消費企業可通過四大機制構建壁壘:品牌效應在醫療、教育等高決策成本領域尤為關鍵;網絡效應催生贏家通吃局面,典型如小紅書的用戶規模優勢;遷移成本體現為顧客的“上頭成本”,例如Windows系統用戶因軟件適配和操作習慣難以轉向蘋果系統;范圍經濟則通過一站式服務增強粘性,百果園憑借稀有水果品類形成差異化優勢。
供應端的競爭同樣激烈,四大護城河各具特色:規模經濟允許先行者通過定價策略壓制后來者;學習曲線形成知識壁壘,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難以被短期超越;要素壟斷涵蓋配方工藝、行業牌照及門店位置等先發優勢;供應端范圍經濟通過資源整合實現成本優化,例如副產物的高效利用。
消費行業對創業者的能力要求更為全面。與科技領域偏科天才不同,消費企業創始人需具備“VISIBLE”特質:遠見(Visionary)指引戰略方向,正直(Integrity)奠定信任基礎,分享精神(Sharing)凝聚團隊,創新能力(Innovative)驅動突破,品牌能力(Branding)塑造市場認知,學習能力(Learning)保持迭代速度,執行力(Execution)確保目標落地。
在實際投資中,天圖發現營銷型創始人雖能快速打開市場,但企業穩定性不足,曾有項目估值暴漲10倍后迅速歸零。相比之下,產品型創始人更注重長期發展,例如鮑師傅糕點在網紅品牌潮起潮落中持續壯大。天圖因此更傾向投資具備產品基因的創業者。
11月20日至22日,馮衛東將聯合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帶領創業者走進安徽黃山。活動聚焦品牌定位、融資策略及現金流管理等核心議題,旨在幫助參與者打造行業標桿品牌。這場為期三天的深度交流,將為消費領域創業者提供實戰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