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競爭中,中國科技企業正以創新姿態加速布局。阿里巴巴旗下智能應用夸克近期動作頻頻,從智能搜索到對話助手,再到最新推出的AI眼鏡,一系列產品迭代引發國際媒體關注。彭博社、路透社等外媒紛紛報道其代號為"C計劃"的AI戰略,認為這標志著中國科技巨頭在下一代人機交互領域的全面發力。
這款于7月底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亮相的AI眼鏡,被行業視為"年度最具顛覆性硬件"。產品搭載高通AR1旗艦芯片與低功耗協處理器,采用雙光機雙光波導技術,實現合像距自由調節。其鏡片采用全球首創的一體貼合光波導工藝,在顯示效果與佩戴舒適度上達到新高度。相比傳統智能眼鏡,該產品突破性地整合了阿里生態服務:用戶可通過眼鏡完成高德導航、支付寶掃碼支付、淘寶比價查詢等場景操作,形成完整的商業閉環。
支撐產品創新的核心是阿里自研的通義千問大模型。在權威評測機構LMArena的文本生成榜單中,Qwen-Max模型超越GPT-5躋身全球前三,成為首個進入該榜單前列的中國大模型。該模型具備多輪對話與多意圖理解能力,使眼鏡的語音交互準確率較傳統設備提升40%以上。這種"模型+硬件"的協同創新,構建起夸克獨特的競爭優勢。
從產品矩陣布局看,夸克形成了清晰的演進路徑:搜索業務作為信息入口,對話助手承擔深度理解,AI眼鏡則延伸至物理世界感知。三者共享同一大模型基座,實現數據流通與功能互補。這種架構使夸克在用戶體驗連貫性上顯著優于國際競品,例如用戶通過搜索獲取的信息可無縫銜接至對話助手深度探討,最終通過眼鏡在現實場景中應用。
國際科技巨頭正在這場競賽中展開多維角力。meta通過硬件創新構建AI入口,Google依托模型優勢推進產品智能化,而阿里巴巴選擇"軟硬雙輪驅動"戰略。夸克AI眼鏡的推出,標志著中國企業在可穿戴設備領域向國際巨頭發起直接挑戰。該產品不僅在技術參數上達到行業頂尖水平,更通過生態整合創造出獨特的使用場景,這種差異化競爭策略正在改寫全球AI硬件市場格局。
當前,夸克已形成覆蓋搜索、對話、硬件的三維產品體系,其核心目標不僅是爭奪用戶市場,更在于定義下一代人機交互標準。隨著AI技術持續突破,這場關于交互方式的競爭將決定未來十年科技產業的權力格局。阿里巴巴的這場戰略押注,正在為全球AI發展提供新的想象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