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屆中國國際廣告節期間,巨量引擎商業安全開放日作為分會場同步舉辦,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及中國廣告協會相關負責人出席活動并發表講話。會上,巨量引擎首次披露其在AI廣告治理領域的技術突破,宣布已構建“全鏈路治理+以AI治AI”的核心策略,今年第三季度通過前置攔截機制處理84萬余個涉AI違規廣告素材,并正式推出自研多模態大模型,實現90%素材在10分鐘內完成審核,顯著提升治理效率。
針對AI廣告存在的違背公序良俗、侵權抄襲、虛假宣傳三大風險,巨量引擎商業安全治理標準負責人項韻介紹,平臺已建立覆蓋廣告全生命周期的治理體系。在內容審核環節,明確禁止廣告主虛構人設或利用身份背書推廣產品,同時設置從預警整改到主體清退的梯度化處置措施。數據顯示,僅第三季度就攔截涉AI違規素材超84萬條,有效遏制風險擴散。
技術驅動成為治理升級的關鍵。巨量引擎商業安全治理策略負責人郭澤斌透露,平臺首創廣告CCR指標(消費者抱怨指數),通過整合用戶評論、舉報、投訴等負反饋數據,將主觀體驗轉化為可量化的治理依據。該指標實施后,風險行業廣告準入管控更精準,今年以來CCR指數下降超40%,用戶對廣告的負面反饋明顯減少。
在審核效率提升方面,巨量引擎商業安全產品負責人潘荻展示了自研多模態大模型的三大突破:90%素材審核時長壓縮至10分鐘內,較傳統模式效率提升75%;系統可自動修復素材中的常見違規點,廣告主可一鍵采納修正建議;針對違規廣告,大模型能精準定位問題畫面或時間點,并提供細化拒審理由。與傳統“判例法”模型不同,該大模型采用“條文法”識別邏輯,通過案例學習掌握規則推理過程,大幅降低誤判、漏判風險。
針對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的廣告服務保障,巨量引擎推出專項服務項目。郭澤斌介紹,當用戶因抖音廣告引流產生消費糾紛時,可通過950522客服熱線或APP內“廣告客服”入口直達專屬人工服務。截至目前,該服務已累計處理超3000人次咨詢,用戶滿意度達92.5%。平臺還通過線下防騙講座、校園反詐微電影等形式,向“一老一少”群體普及廣告風險識別知識。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廣告協會法德委委員朱巍在活動中指出,AI治理需要跨領域協同。面對AI換臉宣傳、深度合成侵權等新型風險,監管部門需持續強化執法力度,平臺應落實主體責任,同時鼓勵網民參與監督。他特別肯定巨量引擎“技術治違”的實踐,認為其通過組建監管、平臺、倫理委員會的“共治聯盟”,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治理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