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英偉達宣布與工業電力巨頭ABB達成戰略合作時,全球AI基礎設施領域迎來了一場關鍵變革。這場聚焦千兆瓦級數據中心的合作,核心目標是為英偉達800VDC高壓直流架構開發定制化電力解決方案。表面看是電力技術的升級,實則是在為多模態大模型和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發展掃清能源瓶頸——在AI領域,算力的天花板始終由電力供應能力決定。
驅動這場合作的緊迫性,源于AI算力需求與電力基礎設施之間的巨大鴻溝。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到2030年全球數據中心年耗電量將達945太瓦時,超過日本當前全國用電量。其中AI負載已占數據中心總能耗的20%,預計2025年底將飆升至50%。更嚴峻的是,傳統電力架構已逼近物理極限:以英偉達GB200 NVL72機架為例,若采用54V直流系統,1兆瓦負載需要200公斤銅母線,電源設備會占據64U機架空間,導致計算單元無處安放。對于單次訓練消耗數十萬度電的千億參數模型,電力不僅是運營成本的大頭(占數據中心總成本的56%-70%),更是決定模型迭代速度的關鍵因素。
ABB與英偉達的解決方案,本質是用工業級電力技術重構AI數據中心的能源系統。雙方共同開發的800VDC架構,堪稱AI領域的"電力高速公路"。其創新點在于徹底改變電力傳輸方式:將13.8kV交流電在數據中心邊界一次性轉換為800V直流電,通過兩根導線直接輸送至IT機架,實現"交流一次轉換,直流全程傳輸"的極簡路徑。這種設計帶來顯著效益:電力轉換效率提升5%,銅材用量減少45%,相同導線尺寸下可多傳輸85%的功率。ABB憑借70余年工業電力經驗,為這套架構注入關鍵價值——從高壓整流器的穩定運行到分布式電源的智能調度,確保千兆瓦級算力集群實現"零中斷"供電。
1兆瓦服務器支持能力,揭示了AI工廠的未來形態。在2025年GTC大會上,英偉達展示了用800VDC架構為單機架576顆Rubin Ultra GPU供電的技術,計算密度達到傳統架構的數倍。當單個機架功率從200千瓦躍升至1兆瓦,意味著數據中心可在相同空間內部署更多計算資源,支撐Sora等多模態模型的實時渲染和萬億參數大模型的持續訓練。更重要的是其可擴展性:從100千瓦標準機架到1兆瓦以上超算節點,800VDC架構無需硬件改造即可實現線性擴容,完美匹配AI負載的指數級增長需求。
這場合作標志著AI基礎設施競爭進入"全棧協同"新階段。英偉達CEO黃仁勛曾預言,AI工廠將成為繼電力系統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基礎設施革命,要求算力生成與輸送達到電網級別的可靠性。ABB與英偉達的協同,正是這種理念的實踐:英偉達定義AI算力的電力需求,ABB將其轉化為工業級解決方案,最終實現算力與電力的深度融合。這種模式不僅使數據中心總擁有成本降低30%,更通過能效提升緩解了AI的"碳足跡"問題——當前單個AI數據中心的耗電量已相當于10萬戶家庭的總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