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科技周的演講臺上,亞馬遜與藍色起源創始人杰夫·貝索斯以充滿未來感的視角,描繪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宏偉藍圖。這位科技先驅強調,面對人工智能與太空技術的雙重變革,人類應當以開放姿態擁抱進步而非陷入悲觀。“任何活著的人都不該對未來失去信心”成為貫穿演講的核心主張。
藍色起源公司正在推進的“新格倫”號運載火箭計劃成為焦點。貝索斯透露,該火箭將于11月初執行首次任務,將美國宇航局的“Escapade”衛星送入火星軌道。更引人注目的是其研發的氫動力月球著陸器——這款配備太陽能制冷機的設備能將液氫燃料穩定在零下253℃(僅高于絕對零度20℃),解決了氫燃料在深空任務中易蒸發的技術難題。“氫是火箭燃料性能的巔峰,”貝索斯指出,“我們正在改寫它不適用于長期太空任務的歷史。”
月球開發戰略展現出驚人的經濟考量。貝索斯團隊正研究利用月球風化層(表層塵埃)制造太陽能電池的技術,旨在實現月球定居點的能源自給。“若要在月球長期駐留,必須充分利用本土資源,”他以運輸成本對比說明,“從月球發射一公斤物質所需的能量僅為地球的十分之一,這里將成為人類探索太陽系的理想燃料站。”
太空基礎設施的構建藍圖遠不止于此。貝索斯提出在月球建立“加油站”的構想,同時規劃將數據中心遷移至太空軌道。“無云無風的太空環境能讓太陽能板全天候工作,”他計算道,“未來二十年內,太空數據中心的運營成本將低于地面設施。”這種布局既緩解地球資源壓力,又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更穩定的算力支持。
面對人工智能引發的普遍焦慮,貝索斯給出堅定回應。當被問及“當機器能力超越人類時生命是否仍有意義”時,他直言:“答案100%是肯定的。”這位企業家認為,科技發展從未削弱人類存在的價值,反而創造了新的可能性。“從星際生活到月球基建,每個突破都在拓展人類潛能的邊界。”
演講尾聲,貝索斯再次呼吁公眾保持樂觀:“我們正站在文明躍遷的臨界點,無論是AI革命還是太空殖民,這些變革帶來的機遇遠大于挑戰。”他描繪的未來圖景中,數百萬人類將在地球軌道、月球表面乃至更遙遠的深空建立新家園,而這一切的實現速度將超出多數人的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