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智能手機創新陷入瓶頸、AI設備尚未形成規模化突破時,人形機器人與AR眼鏡正以顛覆性體驗成為科技圈焦點。尤其在AR眼鏡領域,雷鳥創新、XREAL、影目、星紀魅族等新銳品牌與華為、小米等科技巨頭展開激烈角逐,這場關于下一代計算終端入口的爭奪戰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10月20日,智能眼鏡品牌雷鳥創新通過微博拋出懸念:"王自如入職雷鳥創新,他的新身份會是什么?"這場精心策劃的營銷事件迅速發酵,次日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10月22日,王自如與雷鳥創始人李宏偉的2小時深度對話播客上線,次日更全程直播雷鳥新品RayNeo Air4發布會。這場持續三天的營銷組合拳,成功將品牌熱度推向新高度,也引發行業對AR賽道營銷策略的深度思考。
當前中國AR眼鏡市場呈現多強爭霸格局。XREAL憑借全球消費級市場四連冠的戰績占據先機,2025年第二季度出貨量同比激增113.7%,在AR+VR綜合市場份額中緊追meta。北美市場43.9%的占有率、高端產品XREAL One Pro的突出表現,以及亞太區日韓市場的雙料冠軍,構建起堅固的品牌壁壘。但市場格局遠未定型,雷鳥創新、Rokid、影目、星紀魅族組成的"五小龍"陣營正展開激烈追逐。
細分賽道呈現差異化競爭態勢。影目在一體式智能眼鏡領域連續四年稱雄,全系產品銷量突破10萬臺,其INMO Go憑借親民定價與舒適體驗贏得用戶口碑。星紀魅族則在2000-2999元價格段表現搶眼,2024年第四季度以41.5%的市場份額領跑主流電商平臺。傳統科技巨頭同樣不容小覷,華為2023年首款AR眼鏡上市即獲國內線上銷量第四,2024年智能音頻眼鏡市占率突破60%;小米智能音頻眼鏡近兩個月銷量躍居國內前列,AR賽道布局箭在弦上。
盡管市場熱度持續攀升,AR眼鏡的普及之路仍充滿挑戰。蘋果Vision Pro的遭遇頗具代表性,這款承載厚望的產品自2024年2月發售以來,全球銷量僅50萬臺,不足meta同類產品的四分之一。用戶反饋顯示,300克左右的機身重量導致長時間佩戴不適,40°-50°的視場角難以提供沉浸體驗,戶外強光下的續航焦慮更成為致命短板。vivo Vision探索版的概念機展示后遲遲未能量產,也印證了技術瓶頸的現實困境。
行業面臨的"不可能三角"難題亟待突破:光波導與Micro-OLED技術難以平衡清晰度與重量,隱私爭議持續發酵,部分公眾將帶攝像頭的AR設備視為"偷拍神器",這些因素共同制約著市場擴張。數據顯示,iPhone17系列中國上市首月激活量突破600萬,這個數字超過全球AR眼鏡數年銷量總和,凸顯消費級市場接受度的巨大差距。
但高速增長的市場數據仍釋放著積極信號。IDC預測2025年中國智能眼鏡出貨量將達290萬臺,同比增幅121%,全球市場同年出貨量預計406.5萬臺,同比增長64.2%。更長遠來看,2029年全球出貨量有望突破4000萬臺,2030年中國市場規模或達5340億元,復合增長率超60%。CINNO Research統計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消費級AI/AR眼鏡銷量達26.2萬副,同比增長37%再創新高。
在這場關乎未來的競賽中,技術突破與生態構建成為關鍵。當軟件生態缺乏"殺手級應用",當硬件設計難以兼顧性能與便攜,當隱私擔憂持續發酵,AR眼鏡的"iPhone時刻"仍需跨越重重障礙。但55.6%的復合增長率預測,4000萬臺的市場容量預期,都在訴說著這個賽道的無限可能。在這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中,誰能在技術創新與用戶體驗間找到完美平衡點,誰就將掌握通往下一代計算平臺的鑰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