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傳統能源企業實現突破的關鍵路徑。濟南能源集團以創新實踐詮釋了這一轉型邏輯,通過構建智慧供能體系、夯實數字安全基礎、探索虛擬能源管理、激活數據要素價值,打造出從民生服務到城市治理的數字化樣板,為傳統能源行業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解決方案。
走進濟南能源集團智慧供熱調度中心,巨大的電子屏幕上跳動著數百個數據光點,實時繪制出城市供熱網絡的"生命體征圖"。這個被稱作"智慧供熱大腦"的系統,通過五級智能調控體系實現了從熱源到用戶末端的全程數字化覆蓋。負責人介紹,系統每五分鐘即可完成一次全網平衡分析,將傳統供熱模式中依賴人工經驗的調控方式,升級為基于大數據的精準決策。該系統憑借實時感知與智能調度能力,斬獲國家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典型案例一等獎,成為行業技術標桿。
數字化轉型的觸角已延伸至服務終端。在24小時運轉的智能客服中心,AI客服同時處理著多路咨詢電話。自2024年投入使用以來,覆蓋41類業務場景的智慧客服系統已接聽66.5萬通電話,其中74.65%的訴求由AI自主完成辦理,服務響應效率較人工提升3倍,用戶滿意度達98.6%。這種"人機協同"的服務模式,正在重新定義能源企業的服務標準。
在工程建設領域,數字化管理構筑起安全防線。面對"石熱入濟""聊熱入濟"等跨區域供熱工程的復雜挑戰,集團自主研發的ERP系統打通了35個業務系統,形成"全級次穿透式"監管網絡。通過"安平臺""和工程"等專項管理系統,施工環節實現全程可視化,危險作業票全部線上辦理。截至目前,系統已識別風險點8865項,完成14.3萬次危險作業線上審批,推動運營效率提升40%以上。燃氣管網巡檢則采用"陸空聯巡"模式,無人機與檢測車協同作業,使第三方破壞事故同比下降90%,泄漏處置時間壓縮至30分鐘內。
面對綠色低碳轉型的時代命題,濟南能源集團探索出"虛擬電廠"這一創新方案。2024年上線的聚合式虛擬電廠平臺,通過數字化手段整合光伏、儲能、商業樓宇等分散能源單元,形成可調節的電力資源池。該平臺已實現"儲-調"聯合運行,在保障電網穩定的同時,為電力用戶創造額外收益。配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集團研發的智慧運維系統將建筑末端調控與源網站戶多環節聯動,為城市建筑能效提升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
在數據要素領域,濟南能源集團率先完成熱網監測數據資產入表,成為濟南市屬企業及省內能源行業首例。通過制定1.7萬條元數據標準和19萬條參考數據標準,構建起"數算法"融合調度體系,算力規模達195POPS,匯聚數據資源超150億條。集團打造的全息數據超融合計算平臺,如同城市的"數字孿生中樞",將熱力、氣象、交通等多維數據實時融合,已應用于應急車輛調度、森林防火監測、城市內澇預警等多個場景。今年汛期,該平臺成功預測多處低洼片區積水風險,為防汛資源調配提供精準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