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胖東來及其創始人于東來因一系列商業決策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據多家媒體報道,于東來在社交媒體發布消息,宣布將針對企業家群體推出付費交流服務。其中,個人一對一分享交流收費五十萬元,時長約三小時,每月僅限一次;而通過聯商學院組織的兩天交流活動,每人費用高達一百萬元。同時,胖東來還設立了每月開放日,每人收費兩萬元,每批次僅限十五人,且需通過嚴格資質審核。
這一收費舉措迅速在零售行業掀起討論熱潮。支持者認為,胖東來作為中國零售業的標桿企業,其獨特的管理模式和經營理念具有極高價值,收費是合理保護商業機密、篩選真正有學習意愿企業的必要手段。反對者則質疑,胖東來是否從“開放共享”轉向“自私自利”,尤其是此前其一直以“員工幸福”和“社會責任感”為宣傳重點。
事實上,胖東來近年來確實面臨“學習熱潮”帶來的運營壓力。據不完全統計,過去三年間,每年有超過千批次的企業團隊前往河南許昌“朝圣”,高峰時期甚至出現排隊數日仍無法進入門店的情況。大量參觀者涌入,不僅影響了顧客購物體驗,也打亂了員工工作節奏。導購員被迫頻繁解答問題,收銀臺前因拍照停留而排起長隊,倉庫取貨效率下降……這些看似微小的擾動,長期積累已對胖東來的服務品質造成實質性影響。
從商業邏輯看,胖東來的收費策略并非簡單“賣門票”,而是構建了一套“認知與資源雙重篩選機制”。一方面,高額費用有效限制了參觀人數,避免了“打卡式參觀”和“低效學習”;另一方面,能夠支付百萬元參與學習的企業,通常具備較強的資金實力、管理基礎和戰略遠見,這類企業更可能真正理解并消化胖東來的理念,而非簡單照搬表層做法。更重要的是,于東來明確表示,收費所得將“全部用于傳播美好之路”,這意味著其目的并非盈利,而是通過市場化機制實現資源再分配,推動更多企業關注人文商業、員工福祉與長期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胖東來并未完全關閉免費學習通道。于東來承諾將通過直播等方式進行理念分享,說明其初心仍是“傳播美好”。這種“付費+免費”的雙軌制,既保護了核心競爭力和日常運營,又兼顧了社會責任,體現了商業智慧與社會價值的平衡。
然而,胖東來近期的爭議遠不止于此。此前,其因開除一名工作十二年的老員工引發訴訟。據報道,該員工因“未及時接待顧客”被依據公司《管理制度》解雇,此事引發網友熱議,質疑胖東來是否對員工過于苛刻。畢竟,于東來曾多次對外強調“企業責任要落實到員工的幸福上”。于東來年初宣布的“員工結婚執行標準”、八月招聘三十名刑滿釋放人員并設立一億元創業基金等舉措,也均引發社會廣泛討論,甚至一度陷入輿論漩渦。
盡管爭議不斷,但胖東來的業績表現依然亮眼。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胖東來銷售額達169.64億元,利潤超8億元,單店平均盈利6153.8萬元,遠超永輝超市等同行。進入2025年,其表現同樣出色,截至9月27日,銷售額已達171.2億元,提前三個月超越2024年全年業績。按當前日營收計算,全年預計可達22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于東來計劃將年銷售額控制在200億元以內,以避免過快增長對員工和價值觀的沖擊,這一舉措也引來業界廣泛贊譽。
胖東來的社會影響力也在持續擴大。2024年春節期間,其4天接待游客144萬人次;國慶假期3店吸引220萬游客,帶動許昌旅游收入增長543%。如今,胖東來已成為許昌的“旅游打卡地”,甚至吸引了馬云、雷軍等商界大佬親自考察。馬云認為于東來是真正懂零售的人,雷軍則敬佩其為“神一般的存在”。
面對流量與爭議的雙重考驗,于東來似乎在進行一場關于“如何守護價值、傳遞價值”的社會實踐。他用百萬門檻告訴企業家們:真正的商業智慧,不應被輕易復制,而應被慎重對待。在浮躁與內卷并存的今天,胖東來的選擇,既是對自身成果的尊重,也是對中國企業精神的一次喚醒。然而,處于流量中心的胖東來也需謹記,唯有敬畏長期主義,方能成就真正偉大的商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