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摩爾線程順利過會,國產GPU領域另一家備受矚目的獨角獸企業——沐曦集成電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沐曦股份”)也邁出了關鍵一步。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上市審核委員會將于10月24日對沐曦股份的首發申請進行審議,標志著這家成立僅五年的企業正式叩響資本市場大門。
根據招股書披露,沐曦股份此次計劃發行不超過4010萬股A股普通股,擬募集資金總額達39.04億元,保薦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募集資金將重點投向三大領域: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發及產業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研發及產業化,以及面向前沿領域的高性能GPU技術研發。公司表示,這些項目將推動核心產品線迭代升級,鞏固行業地位,同時增強研發實力,為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作為一家典型的Fabless模式企業,沐曦股份專注于GPU芯片的規格制定、架構設計、核心IP開發及封裝設計等環節,而晶圓加工和封裝測試則通過委外方式完成。自2020年成立以來,公司已推出曦思N系列(智算推理)、曦云C系列(訓推一體與通用計算)GPU產品,曦彩G系列(圖形渲染)GPU也處于研發階段。截至2025年3月,其GPU產品累計銷量突破2.5萬顆,應用場景覆蓋教科研、金融、交通、能源、醫療健康及大文娛等多個行業。
在生態布局方面,沐曦股份構建了“1+6+X”戰略,基礎算力底座已部署于10余個智算集群,算力網絡覆蓋國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運營商智算平臺及商業化智算中心,區域橫跨北京、上海、杭州、長沙及中國香港等地。技術積累上,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持有境內授權專利255項,其中發明專利占比超96%,并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研發投入是沐曦股份的核心戰略之一。報告期內(2022年至2025年1-3月),公司研發投入分別達6.48億元、6.99億元、9億元和2.18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最高達151857.63%。截至2024年12月31日,研發人員占比達75.83%,2025年一季度雖略有下降,但仍保持74.94%的高比例。公司強調,未來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以保障技術創新能力。
然而,高投入也帶來了財務壓力。報告期內,沐曦股份營業收入從42.64萬元增長至7.43億元,但凈利潤累計虧損超過32億元。公司解釋稱,虧損主要源于四方面:國產GPU市場長期被國外巨頭壟斷,技術適配與用戶習慣遷移需時間;產品量產初期銷售規模有限,收入難以覆蓋成本;行業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特性導致持續高投入;股權激勵產生的股份支付費用。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連續為負,主要因收入規模小、客戶回款滯后及戰略備貨增加存貨所致。
盡管面臨挑戰,沐曦股份對未來充滿信心。根據IDC數據,2024年中國本土AI芯片品牌滲透率已提升至30%,出貨量達82萬張,而國際巨頭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收入占比從2021年的26.42%降至2024年的13.11%,顯示出國產替代的加速趨勢。沐曦股份預計,隨著AI芯片行業增長及國產替代推進,公司主營業務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結合產品市場空間、份額變動及客戶拓展情況,公司預計最早可在2026年實現盈虧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