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2月30日19時,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在延安誕生。伴隨著清脆的鐘聲,延安新華廣播電臺通過一臺特殊的發射機,向全世界發出了第一聲呼號:“延安新華廣播電臺XNCR現在開始播音。請記住,我們的頻率是,波長61米,周率4940千周……”這一刻,標志著中國人民廣播事業的正式起步。
這臺發射機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珍貴藏品,它曾是延安新華廣播電臺使用的第一部設備。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這臺機器發出的紅色電波穿越硝煙,傳遞著希望與力量,成為民族解放斗爭中的重要聲音。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延安被敵人嚴密封鎖。為了突破信息封鎖,通過廣播開展抗日宣傳成為當務之急。1940年3月,一臺廣播發射機從蘇聯莫斯科運抵延安,為這片革命熱土帶來了新的可能。經過選址,距離延安城19公里的王皮灣村被確定為發射臺的所在地。
電臺的呼號“XNCR”具有特殊含義:“X”代表當時國際規定的中國無線電臺呼號英文字母,“NCR”則是“新中國廣播”的英文縮寫。對于抗戰中的軍民來說,這個呼號不僅是延安的象征,更是希望的代名詞。
在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舊址,一孔歷經風雨的土窯洞見證了廣播人的艱辛與勇氣。當時條件極為簡陋:沒有降溫設備,工作人員就在窯洞墻壁上鑿方槽、填冰塊;缺少發射天線架,他們用三根大樹桿捆成“丫”形,豎立在山上;沒有報時器,就用筷子敲碗發出“鐺鐺”的聲音。盡管如此,一篇篇戰斗檄文從這里發出,成為刺向敵人心臟的尖刀。
1943年春,由于發射機零配件損壞,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暫時停播。直到兩年后,在抗戰勝利的歡呼聲中,電臺恢復播音。此后,新華廣播的呼號雖歷經變遷,但廣播從未中斷。1949年12月5日,電臺正式定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人民廣播事業由此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