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借助日本“富岳”超級計算機,在腦科學模擬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們成功構建出小鼠整個大腦皮層的生物物理詳細模型,這一成果為大腦研究開辟了新的路徑。
該模型規模龐大、細節豐富,由900萬個物理神經元和260億個突觸組成,完整覆蓋了基于AMBC Atlas定義的86個相互連接的腦區(每半球43個)。這是目前人類在動物大腦模擬方面所達到的最高水平,堪稱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細節最豐富的動物大腦模擬系統。
相關研究論文已被SC25會議接受,該會議于11月16至21日在美國圣路易斯舉行,論文演示定于當地時間11月20日進行,目前僅公布了初步資料集。研究人員強調,大腦的結構與功能極為復雜,理解大腦依舊是科學界面臨的主要挑戰。與人工神經網絡不同,生物大腦具備多樣且關鍵的生物物理特性。隨著大量標準化的解剖學和生理學數據逐漸公開,利用這些數據構建精確的數字化大腦模型成為一種新興且可行的研究方法。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研究團隊專門開發并優化了一套輕量級生物物理神經元模擬器,并針對“富岳”超級計算機的架構進行了性能提升。基準測試結果顯示,該模擬器在最多152,064個計算節點上展現出良好的強擴展性,性能表現達到7.13 petaflops。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研究人員利用“富岳”全部145,728個節點,成功完成了小鼠整個大腦皮層的模擬運行,且具備亞細胞分辨率。
這一研究成果表明,當前的高性能計算技術已經具備支撐構建哺乳動物全腦數字復制模型的能力,為未來開展更大規模、更高精度的大腦模擬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